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做一个幸福的包子——读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作者:梁彩仙    2012-03-19

【本网讯】一直很喜欢毕淑敏,喜欢她文笔的清新,一如清冽的山泉,洗刷着心灵的尘埃和疲惫。最近读了其新书《破解幸福密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更是感到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恐怕都不同,在这本《破解幸福密码》中,毕淑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也不是高科技,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 作为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医生,毕淑敏很多新颖的观点首次出现在《破解幸福密码》里。在书中,毕淑敏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欧洲有个国家在征询“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后的结论是,有四种人是最幸福的:第一是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第二是刚刚治好了病人在医院门口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第三是在海滩上刚刚筑完了沙堡看着自己杰作的孩子;最后一个答案是写完了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由此看来,幸福并不是惊天动地,金碧辉煌。生命中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去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朴素的本质。

毕淑敏把中国人对幸福的观念形象地分为四个类型——饮鸩止渴、黄连团子、馊馅饼、包子。饮鸩止渴型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付出高昂的代价,类似吸毒成瘾;黄连团子型指的是把幸福预约到遥远的将来,宁可在当下饱受痛苦;馊馅饼型主要是针对一些想法既害人也害己的人。面是馊的,馅也是恶毒的;包子型则不但味美,里面还有一个更好吃的馅等着我们,当下有美好可以享受,未来也有一个美好的憧憬。

“不忍看青葱生命凋零,不忍看寂寞老人孤独,不忍看患难夫妻反目,不忍看人间风雨百般受苦,我想和更多的人来探讨这个问题。”毕淑敏这样解释著书的初衷。

生活需要指引,幸福需要解码。愿拿到这本书的人能细读、细品、细悟,幸福,原来真的可以调试。我们大可抛弃“黄连团子型”的苦旅,让自己,做一个幸福的包子。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做一个幸福的包子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