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前晚,不经意间看了中央四频道王杰教授对儒家思想对处世之道的精彩解读,感受颇多,特别是对“三慎”的诠释更使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若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被领导、同事和亲友所信赖,被世人所称道,一辈子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他就要厉练“三慎”,践行“三慎”。
首先要慎独,即: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始终如一自觉遵守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不踩红线、不闯红灯、不越雷池,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大量实事实证明,有的人在组织、在领导、在家人等的监督下,往往能遵规守纪,然而,一旦离开了组织、离开了领导、离开了家人等的监督范围,就可能踩“红线”、闯“红灯”,逾越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因此,一个人如果要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辈子都经得起金钱美女等“糖衣炮弹”的诱惑,就要厉练“慎独”,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无论在春风得意且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严于律己,循规蹈矩,不越道德红线,不碰法律底线。要做到一辈子践行慎独,就必须强化政策法规、伦理等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始终如一做到每行一步,每处一事都慎之又慎。
其次要“慎微”,即:注重事情的每一个细节。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除了要抓事情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外,还须注重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战役和典型商战案例都充分说明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做任何事情,也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除了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外,还要在抓小、抓微等细节上动脑筋、抓落实,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全功尽弃。在做人处事上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注意细节,切忌不要因为个人在说话、处事方式,或个人不良嗜好等细小问题上伤了同事、朋友的和气,影响了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团结;另一方面,对同事、对朋友的一些非原则的一些小事,如:有时说话直接了当,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有时做事不拘小节等,对同事、对朋友的这些非原则小节要宽容,切忌斤斤计较,更不能以怨报怨,以牙还牙,须知,“饶人不是痴汉”,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三,慎交友。古今中外,大凡朋友有四种,一是畏友,就是对朋友敢于直言相劝,甚至批评,责骂;二是密友,就是朋友关系亲密无间,坦诚真挚;三是昵友,就是吃喝玩乐,形影不离,俗称酒肉朋友;四是贼友,即用得着你的时候,把你当朋友,阿谀奉承,好话说尽,用不着你的时候,就把你当成敌人,千方百计置你于死地。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慎交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交畏友、密友,不交昵友,更不能交贼友。
标签:浅谈三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