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年轻有所为,年老有所乐。“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濮阳供电公司的离退休职工就是“大家庭”的“宝”,“宝贝们”用豁达的心胸、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中,享受着现代文明、和谐生活,就如那朵朵的花儿幸福的开着。
国学经典的发烧友
离退休二支部党小组组长田聚海手捧着刚领到的,由公司党委书记马伟亲笔题词的《弟子规》,高兴地说道:“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快了,但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不能丢,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些生疏,我们更应该发挥余热主动教育孩子学习这些古训经验,我回家后准备每天给自己上小学的孙女讲《弟子规》,还要让她阅读背诵。”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为一部承载中华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学经典,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人生修炼和处世为人,其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离退休职工通过学习诵读《弟子规》,赏析经典国学,传播瑰宝文化。
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表示:“公司选定的篇目通俗易懂,且都讲解了古人追求身心平和、家庭和乐、邻里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我们喜欢,而且对我们很有帮助”。
濮阳供电公司为鼓励离退休职工重温古训经典,丰富和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挥离退休职工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共为离退休职工精心印制发放了两百本《弟子规》。
老年大学的“高材生”
自2002年以来,濮阳供电公司以市老年大学为依托积极组织、鼓励离退休职工参加老年大学,选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再充电,截止2011年底公司到市老年大学学习的学生已经多达800多人次。
走进濮阳供电公司老年人书画协会的画室,仿佛置身于书法的海洋、国画的世界,一幅幅作品代表着老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书画协会中有“吉祥老人”杨建中、“工笔画者”魏利英、“牡丹画师”胡玉娥等很多毕业于老年大学的“高材生”。他们不但在公司系统书画展上崭露头角,还在省、市乃至全国的书画赛中入展或获奖,名字也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成为濮阳书画圈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杨建中的作品总是以大红纸上套写黑字和金字,字的内容以“福禄寿喜”等吉利词为主题,透着一股子喜庆;魏利英主攻工笔花鸟画,她的画设色秀丽、画风雅淡而有诗意,清新而具朦胧之美;胡玉娥主攻写意牡丹,她的画泼、点、勾、染浑然天成,花叶枝干传情达意。“写书法的过程是一个自修、自悟、自省的过程,写字让我的心境日趋平淡、平静,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退休十一年已60多岁的杨建中娓娓道来。
球场上的得奖专业户
近年来,濮阳供电公司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强调活动项目的多样性、组织的经常性、参与的普遍性,丰富老同志的晚年文化生活,使老同志们的晚年生活质量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自己身心得到调解,精神更加愉快,生活更加充实。
每当提起公司的离退休门球队、指弹球队和地掷球队,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李利梅都会如数家珍的介绍起老人们参加的各项比赛和捧回的奖杯、奖状。最新的一个奖杯是在今年5月30日捧得,门球队在河南省电力公司老同志门球赛中获得的三等奖。说起指弹球队,那在濮阳市的名气非同一般,他们不仅在市里的比赛中夺冠,还曾代表濮阳市参加全国指弹球锦标赛,并且获得男子双打第一名和女子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打地掷球,三人一队,炮击手、靠球手和不打不靠的要分工明确。掷球时,宁可近70公分,不能远50公分。熟悉场内地形、把握进球方向、控制撞球力度是地掷球的关键要领”。一说起地掷球,70多岁的臧素珍就显得津津乐道。谈起女子地掷球队去年代表省电力系统参加的河南省第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地掷球比赛时,队员臧素珍自豪地说:“咱们在赛场上牛着呢,他们一听说跟濮阳队分到一个比赛组都怯得很。
不过,咱们队员也确实很辛苦,为尽快了解熟悉比赛用的8个场地,我们除了和其他球队同时训练外,还要压缩吃饭时间,和他们打时间差,趁别人吃饭、休息的时候,我们再逐个走场”。最终凭借精湛的球技、赛场的机智和沉着一举夺得地掷球女队团体第一名,这也是电力系统女子地掷球队首次在省运会上夺金。
“夕阳映江海、晚霞更生辉”,濮阳供电公司老年舞蹈、曲艺、书画社、太极拳等兴趣小组百花齐放,这些活动丰富着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执着,让他们在幸福的生活中品味着精神的富足。
标签:幸福生活,濮阳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