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绽放在味蕾上的记忆

作者:刘静    2012-07-26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将2012年的夏季搅的满口生津、垂涎三尺又回味无穷,满目流淌的都是美食,美味让我们的嗅觉变得越来越灵敏,让我们寻求美食、探索美食、研究美食、制做美食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民以食为本。食物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唯一不能缺少的东西,特别是在现代,我们对食物的要求早就已经超出了果腹的范畴,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中国人对食材的讲究程度、制作手法、烹饪手艺更是让世界各国为之侧目、惊叹。

本影片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和《我们的田野》七个部分。采用动态的手法,通过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映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内地到沿海、纵横交织、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了食物的多姿多彩、品样繁多,凸显了美食对中国人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方位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食物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在自然界的怀抱里,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寻找到抑制我们饥饿的东西,它以其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资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面对着大自然的无私和慷慨,感恩的心油然而生。人是自然界的精灵,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积累着、传授着、改进着、传承着、创新着,让原本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食物通过炒、蒸、煮、炖、炸、煎、烤、烧十八般武艺,烹制出了一餐餐活色生香的美味佳肴。

美食里,有时间沉淀下来的古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一道道繁琐的程序中,在人类对食物的认知里,食物被一次次地试验、品尝、转化、加工,和不同的调料、容器在千百次的焠炼中,根据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迎合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味。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却改变不了人类对美食的欲望和追求。美食里,有田野赋予我们的芬芳。无论是麦香、稻香、蔬菜开花结果的香味还是作为配角的食材的清香,它们都是芬芳的源头,它们世世代代地尽着自己的责任,任由着人类对它们进行着划分、摆布而毫无怨言,依旧齐心协力,一次又一次完成了人类味蕾上的跳跃。

每一个人对着那些真实地走来的画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都能让味蕾找寻出一种久违的温情和怀念。在云南的大山里,有一双双永不停歇的脚在年复一年地丈量着山的高度,有一双双勤劳的手在挖着一代又一代人所谓的幸福生活,在对食物的采集里,大山的儿女们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膜拜和敬畏;在一根根脆生生的藕节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挖藕人冒着严寒,划着小船在深深的淤泥里挖出了一节节藕,看着他们满脸的泥污,我们看到了劳动的本色;在松花江结了冰的江面上,我们看到了那些粗犷的男人们在冰面上等着,守着,合力拉动着那重重的长长的鱼网以及他们世世代代延续保守的秘密;在一丛丛毛竹林里,我们看到了一根根的笋破土而出后保鲜的过程……

我们体会了海边捕鱼人的艰辛,我们感知了腌菜的性格,我们嗅到了腊肉的原味,我们目睹了各类豆腐的做法和演变,我们也看到了妈妈做的家常菜,闻到了家的香甜,想起了小时候的我们以及留在记忆深处的家乡的味道;我们看到了父亲的艰辛和他们内心深处的坚毅;千千万万的父亲和母亲一起用食物串起了我们最初的念想和记忆,让我们明白了美食里有劳动、有创造、有艰辛更有爱,是他们托起了美食的底色和厚重。

食物是有灵性的,制做是需要用心的,只有读懂了食物的灵性,全身心地热爱它,才能让各色食物都能散发出神奇的力量,成为一道又一道的美食。无论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不论是哪个菜系,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食物带给我们的就是乱花溅欲迷人眼的美的享受。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味蕾,记忆,西平电业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