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留守老人愁

作者:万芸杉  2012-08-29

陈大娘今年68岁,是个非常典型的农村留守老人。两个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就算是过年也不见得就能回家一趟;前年又死了老伴儿,身边没什么积蓄,也没个人帮衬,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她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下地干活,摘了新鲜的菜去市场上卖。卖完菜之后也不能回家歇着,还得继续为着生计操持;纳鞋垫算是其中顶顶轻巧的活计、挑水砍柴也根本不在话下。可是哪怕每天忙得跟个陀螺一样,也应付不了基本的生活开销。

幸好村口有条小河沟,当季时节,能捕到些河虾,但是哪怕是在盛夏,河里的水也能让个青壮年起鸡皮疙瘩。68岁的陈大娘却顾不了这么许多,她总是在傍晚下河去捞虾子,往水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捞回虾子连夜烘干再拿去集市卖,也算是个收入。风湿病、关节炎宗宗都有,却连医院的门槛都不敢踏——前年腰疼进了趟医院,轻轻巧巧就花了600块钱,600块钱的确不多,有时候三五个人吃顿便餐还不止这个数呢;之于陈大娘,却是足足半年的生活费,于是从那以后,陈大娘就没敢再病痛得严重到要进医院。

生活上的困难咬咬牙也能坚持克服,最让陈大娘倍感辛酸的,却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感:孩子们常年不在,家里没钱装不上电话,再来也没有那个精力、财力去走亲访友,平时根本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四近的邻人虽然也都热情善良,却也基本都是一样的留守老人和小孩,自顾尚且捉襟见肘,更别提为陈大娘排难解忧——这一切的苦楚又能向谁诉说呢?不过是在偶尔闲下来的时候,陈大娘独自一个人抹抹眼泪罢了。

陈大娘并不是一个个例,在贫苦的农村里、落后的山区上,有无数和陈大娘一样的留守老人,他们过着同样苦不堪言的生活:物质上毫无保障,精神生活更是想都不要想,甚至连基本的健康需求都不能完全得到满足。他们操劳了一辈子,却直到本该含饴弄孙、颐享天年的岁数都仍旧不能歇上一歇。

日渐佝偻的他们的身躯,还艰难地跋涉寻求生计的路途上,留给我们一个个无比瘦削、无比衰弱、无比无助的背影,又怎能不让人汗颜呢?关注留守老人,真的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啊!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留守,老人,武隆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