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漫步紫阳街头,扑鼻而来的便是桂花香味。几十颗桂花树分东西北三面呈U字型矗立在县城西关广场旁,那粉白如雪的桂花,一枝连着一枝,一串接着一串,甜甜的、浓浓的清香从茂密的枝叶间悠悠地随风飘逸过来,深吸一口,香气透心穿肠而过,深深地渗透至人的心底,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
选个清静之处,在桂花树下清坐,听凭风吹一身花蕊,疏疏落落,淅淅沥沥,犹如行走在雨丝绵绵之中。这样的时节,总会让人从桂花香里想起轻轻摇曳于风中的童年和往事和母亲充满关切之情的吴依软语。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一首芳香的诗。很小的时候,就看到农家小院的旁边有几颗枝繁叶茂、四季翠绿的桂花树,懂事的时候才知道,那是母亲很早以前亲手栽植的。每到中秋时,淡黄细碎的桂花就缀满了枝头,淡淡的清香,似秋水般地倾注在徐徐的清风里,梭巡着常年掩扉的寂寞小院。母亲热衷于桂花,是因为她做得一手上好的桂花茶。
每到夏茶碎牙刚刚散叶时,母亲便悄声无息地把嫩绿的茶叶采摘回来,加工后密封储存起来,等到秋天,又把桂花采下,反复筛选后,将桂花拌入茶叶,用白布包帕将茶叶桂花包起来放入锅中支好的木架上。盖上锅盖蒸上一段时间,当茶叶桂花的清香味随飘逸的蒸汽传出来之后,就取出桂花茶凉在通风的干燥处,等到水分完全干却后,即可饮用。母亲制作的桂花茶是家中招待客人和馈赠亲友的最好物品。
儿时的乡下,中秋没有条件吃月饼,也没有赏月的情趣。可每到中秋之夜,劳碌的母亲总是把我们兄妹带到院子里,面对挂在天空的明月,给我们讲吴刚砍桂的故事。传说月宫里有一株可编桂冠的月桂,高有500多丈,有个叫吴刚的莽汉想要砍伐这株桂树,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吴刚只得重新开始砍伐。
就这样,吴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砍着这颗桂花树,一砍就是几千年。听着母亲讲的故事,便好奇地仰望月亮,真的,明月中果真有一个伞行的树影。飘沙的传说,世世代代,缕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怪不得母亲喜欢桂花,更喜欢用桂花做茶,兴许这桂花就是从月宫里飘落下来的。
到了上学求知的年龄,母亲为我缝制了花布书包,把我送到了离家不远的学校。学校是由一个寺庙改建而成的。小操场边也有一颗碗口粗的桂花树,听说这颗桂花树是在清·嘉庆年间,众信士在修建寺庙时栽下的。茂盛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挡了半个操场。
桂花树下便成了我们背课文、做游戏的场所。每到桂花绽放时节,总有一些人偷偷来掰桂花树枝,于是,学校就组织了一支“护桂队”,我也成为其中一员。大家的共同守护,桂花树再也没有受过伤害。在桂花树的陪伴下,我从小学读到了初中。告别了桂花树,在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下只身漂泊到了异乡。光阴如梭,岁月无情,4年前的初冬季节,一生操劳的母亲安然西去,母亲讲的故事却始终在耳际回绕,母亲的桂花茶也成立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又是月到中秋,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我只能在飘香的桂花树下忧伤地思念着母亲,母亲慈祥的身影久久地浮现的我的眼前,把我带回了难忘的童年时代。一阵秋风吹来,打乱了我的思绪,回过神来,已是午夜时分了,起身仰望天空时,月亮依然还是那么明那么亮,忽然间,一颗晶莹剔透的星星瞬间从头顶划过,我知道,那是母亲在告诉我,她在天堂过得安好。
标签:桂花,紫阳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