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证明了什么

作者:宋璨  2012-10-24

10月11日晚上,看新闻联播,得知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在此之前莫言获奖网上就有热议,欧洲“全球博彩”公司(Unibet)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获奖名单的赔率,莫言位列第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紧随其后。网上议论纷纷,原想是没影子的事,没想到预测竟变成了真的。喜的是,中国人终于获得了这一奖项,莫言圆了中国人的百年诺贝尔文学梦。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有力的证明,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真正实现了与世界文学的对接。中国人等待这一天太久了,从鲁迅时代就开始了这个话题,据说鲁迅得到提名,但被鲁迅拒绝了,之后林语堂,老舍,巴金,李锐,李敖,北岛等中国作家也曾得到提名,但终究与之无缘。而2000年法籍作家高行健因作品《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对此次中国人获奖却存在诸多异议。按理说,一个产生过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的文学大国,一个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杰出人物的古老国度,不必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耿耿于怀。但是我们还是很看重这个奖项,因为它是权衡当今世界文学的最权威最有影响的奖项。长久以来,中国人有一个诺贝尔情结,有一种酸葡萄心理难以释怀。而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结了这一的心愿。这说明人家认可了咱们,但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这点上莫言显得十分清醒和谦虚:“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创作上。”

文学和政治永远不能分离,诺贝尔文学奖体现着现代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我们注意到这种价值观念也正在改变,渐渐由排斥、疑惑变为接纳。这一事实证明我们国家地位的提升。当年鲁迅之所以拒绝提名,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他对自己民族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只能是自取其辱。古老的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而现代的世界毕竟是广泛交流的世界,随着世界的发展中国文学也必须走向世界 。中国文学需要登上世界的舞台,展示东方文学的魅力;世界文学也需要接纳中国文学,否则它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中国文学没有理由被世界文学拒之门外,这一天迟早要来。 

莫言无异是幸运的,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获奖首先是文学的胜利。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莫言作品很准确的定位。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文学上我认识莫言是从小说《红高梁》开始的,这部小说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写,他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让我着迷和震惊。后来又看了他的《透时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等中短篇,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莫言又推出他的一部又一部大规模的作品,均以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为根基,以激情澎湃的感情,汪洋恣肆的表达反映出了中国沉重的农村的历史和现实,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莫言的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立场,从《红高粱家族》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蛙》都贯穿着自己一贯的写作风格。

作家靠作品说话,没有过硬的作品即便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名至实归的大师,也有就经不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二三流作家。由于种种原因诺贝尔文学奖遗漏的大师级作家也不在少数,如托尔斯泰,卡夫卡等。近几年,莫言的作品不仅为国内读者所熟知,2011年荣获矛盾文学奖,并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认同,莫言作品的丰富性被更多人所知。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就曾预言说,“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文学奖,我看好莫言。” 

文学的成功源自梦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梦想,但是我们付出的努力不一样,结果也会不同。作家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决不是为了获奖,获奖只是写作过程中的附属物。写作需要才华,需要生活积累。写作时要有一种霸气,一种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精神,要敢于冲破一切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莫言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写作路线,他青年时代对于文学就有着清晰的梦想:树立一个属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让人钦佩的是,经过了25年的艰苦写作,他做终于做到了,并且得到世界的认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是全体中国人的荣耀。但是对于一位优秀作家来说,获奖是新的征程的出发点,他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他永远为了梦想而写作。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宋璨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