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唇齿留香豆腐脑

作者:王晓峰  2012-11-22

豆腐脑是山东诸城当地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小吃,在县城或乡村集市的饭摊上最受食客的青睐,豆腐脑的搭档多为焦脆的油条或热得烫嘴的肉火烧,赶集上店的人们肚里饿了,便三五成群朝烟熏火燎的饭摊走去。那饭摊除了锅灶、案板,便是一溜油渍麻花的长条桌,长条桌的两侧摆放着矮矮的长条凳,一条凳少说也坐三四人。人刚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喊一声:“老板,来碗儿豆腐脑,半斤油条。”少顷,一大碗鲜嫩滑软的豆腐脑,兑着香醋汁、韭菜花、蒜泥,淋着香油等诸多作料便冒着热气端至桌上,同时上桌的少不了刚刚从翻腾的油锅里捞出来的那盘外焦里嫩的油条。喜欢食辣的食客,可以自己动手从玻璃瓶里舀出少许红艳艳的辣椒酱添加到碗里,一顿好饭就这样进了肚,好吃可口不说,更重要的是实惠,花不了多少银子。食客们打着饱嗝离开饭摊时总不忘当着老板的面,夸夸豆腐脑的好滋味,嚷嚷着说,老板,下回咱还在这儿吃!所以,民间的豆腐脑从不缺回头客。

豆腐脑这种吃食在家乡流传了多少个年头,当地人谁都说不清。不过据诸城县志记载,早在清代豆腐脑在家乡诸城已经相当风靡了。眼下做豆腐脑营生的除了摆饭摊的之外,就是骑着个电动三轮走街串巷,三轮车驮着的是用黄泥烧制的大瓮,如今到了冬季,灰黑的大瓮就由棉被罩着,罐口还盖个草蒲墩,用来保温。人们只要听到电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声,便知是卖豆腐脑的来了,好这口儿的立马端着碗朝那喇叭响处奔来。

做豆腐脑的工艺并不复杂,小时候,我可没少与做豆腐脑的打交道,豆腐脑的工艺流程早已深深植入我记忆的深处。出我家门往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胡同,胡同里住着一户刘姓人家,专以做豆腐、老豆腐和豆腐脑为生。那时候,我常常到他们家玩耍,每次来玩,总见一家人忙忙碌碌的身影。刘家做豆腐脑很讲究,豆子要筛选子粒饱满无虫无病的那种,入清水里浸泡,当胖胖的豆子泡得快要撑破皮时,再用清水过上几过。刘老板说,豆子最喜干净,不容一丝污垢。浸泡好的黄豆要在石磨上磨成浆,然后用100目的细箩过滤,之后就是煮浆了,刘家用一口大铁锅,一边掌握着火候,一边扬汤止沸,防止溢锅。浆煮好,随即倒入一口缸瓦瓮里。下一道工序就是点浆了,刘老板将热豆浆兑好的石膏粉冲入瓮中,操一柄木马勺不停地搅动浆液,点好浆,再静置一定的时间,白白嫩嫩飘着豆香的豆腐脑便静静地呈现在眼前,仔细把瞧,乳白色的豆腐脑上还析出一层清清的豆腐水。

豆腐脑各地吃法不尽相同,风味各异。我曾在天津就吃过一种,叫卤汤豆腐脑。不像家乡做法这般简单,人家那卤汤做得很地道,熬一锅咸淡适中的大料水,里面配以香干、香菇丝、黄花菜、木耳等烧开,用老抽上色,最后水淀粉勾芡。热腾腾、香喷喷的卤汤豆腐脑味道浑厚,令人垂涎。不过,这样的做法家乡人却不习惯,还是觉得失了乡土味,不如拌了醋蒜和韭菜花的豆腐脑吃起来原汁原味、酣畅淋漓。此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唇齿,留香,豆腐脑 ,诸城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