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从印制“不能等”的书说起

作者:黄以华  2012-11-30

《北京日报》刊文说,阿根廷一家出版商近日出版了一本特殊的“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特殊,是因为它是用特制的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该书拆封后2至4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失,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每一位读者,有书要赶紧读!
看了这个消息,平时喜欢读点书的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更为独具匠心的“不能等”书叫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因此,历朝历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如饥似渴不舍昼夜的读书,留下了头悬梁锥刺股等众多佳话。可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人们变得越来越浮燥,越来越急功近利。尽管国家很早就倡导全民读书,创建学习型社会,可人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除了大中小学学生和从事研究的人外,很少有人能坐得住凉板凳,静下心来看看书了。在当今一些人眼里,读书成了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达到目的,就会立即抛掉敲门砖,享受起胜利果实来了。你要想让他读点书,总是强调工作忙没时间,而各种应酬玩乐却可以通宵达旦。还有的人浮光掠影,满足于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异事,不想静下心钻进去,实实在在读本书。

为改变这一现象,前几年扬州市政府规定,所有机关工作人员每天读书一小时。近日,人民日报又介绍了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应该说,这些做法都不错,但是,这些都是外因,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一通百通,时间更象海绵里的水,永远挤不尽。如果再能坚持数年,那收获必丰。

从“不能等”的书,我还想到了当今的出版社。据资料介绍,我国每年出版的各种书籍多达数十万种几百亿册,可谓真正的出版大国。但是这些书良莠不齐,有的不仅格调低下,而且价格奇高,有的几千甚至数万,导致真正想读书的人买不起,能买得起的又束之高阁,放在办公室高高的书橱当摆设。特别是很多层层推销下发的书,看都没人看,就被卖到了旧书市场和废品站,资源的浪费实在惊人。本人孤陋寡闻,看到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是作为出版社,我们应该从阿根廷这位出版商的身上,考虑一下自己肩负的教育鼓舞引导激励人和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了!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岁月不等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希望我们的出版社多出好书,希望更多的人都来抓紧时间读书!与大家共勉。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印制,不能等,灌南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