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岁初,进入数九时节,地处华南静止峰笼罩下的黔西南大地,时有雨雾凝结,形成冰冻。在兴义市七舍、白碗窑等高海拔乡镇,冰冻现象尤为突出。尤其在经历过2008年那场冰冻灾害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成为了此后历年这个季节的重要工作;即全方位的电网防冰监测和除冰加固。
在抗冰期间,兴义市电力公司用敬业、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广大农村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送去了一份份爱心。高海拨地上,党员先锋队的红旗,在寒风中久久飘扬。党旗红色的温融,让寒白的冰雪悄然化去。
防冰抗冰工作中,该公司输电管理所16个干部职工(其中党员3人),每年在入冬后,就要对电网覆冰或可能覆冰的线路进行全天候的巡视监测。110kV鲁兴线、110kV江城线、110kV江城“T”乌线,35kV乌白线、35kV下白敬“T”捧线,是市电网的骨干线。涉及的乡镇有白碗窑镇、乌沙镇、七舍镇、猪场坪乡、捧乍镇、敬南镇;入冬及凝冻期,有可能会出现重冰的杆塔区约124基。为了防止冰输电管理每天要在冰冻湿滑的陡峭山间徒步约20公里,翻越大山近15座。所长夏顺华,黝黑的肤色,一双倔强坚韧眼睛里,蕴含一个共产党员对使命忠诚和对百姓深切依恋的精神情操。在历年的防冰工作中,近15座大山中,市电网的骨干线上,铁塔间,“带头人”的他,始终走在队伍前列,敏捷的身形中,很容易就看出巡线、监测、除冰的辛苦工作中,他体力和耐力的惊人。身背沉重的工具,与他那双几个月就会磨破的“反梆皮鞋”交映,时而穿行于乱石荆棘,时而梭动在高塔银线上。在冰冻的季节,坚毅的脸上红光满面,与头冒热气的汗水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也映射着一个完整人生的价值-------苦与乐尽在其中!
兴义市七舍镇,有着全市最高海拨的“白龙山”,这里一入冬季,雨雾交加。最容易出现严重覆冰。兴义市电力公司七捧供电所承担着当地10kV捧铁线大坪子支线,10kV捧铁线白龙山支线、蛇场支线,10kV独纳支线。在数九寒天,10kV覆冰主要片区总长22km,供电半径32km,抢险里程达35km;涉及到农村用电户数1600户。全所职工共16个人,同样由共产党员身份的陈国良所长带领,在覆冰期间开展每天一次的线路巡视监测,发现覆冰严重时,还要想尽措施进行除冰工作。仅2012年末的“三九”期间,该所对所辖区域出勤辆20余次、出勤人员60次开展监测和除冰工作。架设在这里的10kV白龙山支线,海拔2207.7米,承担着一个当地最为重要的茶叶厂供电,虽然入冬后茶厂就会停产修整,用电量并不高。但就为了确保几个留守厂区的百姓正常生活用电,该供电所在冰冻期间,定期组织人员从普通车辆望而生畏的半路带着各种工具从险峻冰滑的半山“爬”到山顶,做好除冰保电工作。当问他们感觉这样的付出辛苦与否时,回答显得从容而释然: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职责所在。
“党员先锋突击队”,这面夺目的红色旗帜,从2008年那一场难遇的冰灾开始至今,已经5个年头,在冰冻的数九期间,飘扬在一坐叫老子山的顶上。曾有诗作《2008 大冰雪》,在黔西南州文联主办的“金三角”文学杂志上歌颂过党员先锋队除冰的先进事迹。这里属于七舍镇马格闹村,因就近原则,电网管辖划属兴义市电力公司下五屯供电所。党员先锋突击队,就是下五屯供电所在抗冰抢险工作中的一面鲜红的旗帜。这个队伍由该公司先进工作者刘怡怡亲自带领,只要每年一到数九,就要每天爬到山顶,对一条叫“10kV转播台支线”的重点线路进行监测。该线路承担着黔西南州广播电视一个转播台的重点供电任务,同时覆盖着当地1000余户农村百姓生活用电。
当2013年1月出现冰情后,兴义市电力公司下五屯供电所的“党员先锋突击队”再次奔赴老子山顶上,顶着刮痛脸庞的冰风,脚踏“冰草覆地”山路,拿着专门的人工除冰棍和绳索,沿线将冰全部除落。
当人们数九期间寒冻袭来,坐来温暖的室内,吃着晚饭,观看家里的电视,收听着广播时,谁也没曾到过在这份惬意的同时,背后却饱含着“党员先锋突击队”每一个队员的除冰身影和艰辛的付出,更是一份无私的对百生深切关爱的浓浓情意。
标签:党旗,冰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