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我的母亲

作者:张志琴   2013-03-06

今年春节回娘家过年,和母亲在一起的短短几天,足以让我心中愧疚很久。在回来后的这段时间里,我曾不时督促自己,应该为母亲写下些什么,哪怕是一段儿,甚至是一行也好,在报纸上变成铅字,我亲口读给她听。可是每次提起笔来,总是不能抑制酸楚的鼻子和涩涩的眼睛。“三八”节,在这个属于伟大女性的节日里,我要把心中的那份歉疚通过指尖敲击键盘传送给母亲。

我一意孤行远嫁他乡,起初的两年里母亲担心我,总是喊着我的名字从睡梦中惊醒。那时,年轻的我不能体会出对母亲的伤害有多深。从育儿到养儿,每一步都凝聚着一个做母亲的艰辛,我现在养育一个孩子都如此艰难,在衣食不足的60年代,母亲养育我们姊妹四人,独自一人(父亲在外地工作)在煤油灯下不知该流下多少心酸的泪水!岁月印记,已入不惑之年的我深深明白了母亲宽大的胸怀和所承受的苦难。

母亲看到我,满脸的皱纹都绽开了:“二闺女回来了,回来了……”话没落声就裂着身子要去厨房给我张罗饭菜。就在我和母亲眼光对视的一霎那,我发现母亲眼中浸着莹莹的泪花,她极力去掩饰:“人老了,眼睛总是流泪。”我不敢久视,强忍内心泛起的酸楚,一只手为母亲擦拭眼睛,一只手却盖在自己的眼上……

由于离娘家远,一年回家的次数本就不多,也就是每个星期和母亲在电话中聊聊。大年除夕回到娘家之后才知道母亲腰扭伤了,已有二十多天了,要不是回家,恐怕这个消息又要被母亲“密封”了。

无意间发现了母亲藏在衣柜角落里换下来的脏衣服,她是怕我发现呀!母亲是一个极爱干净的人,虽然父亲因08年那次低血糖昏厥后有些老年痴呆,照顾父亲的重担又落到了母亲的身上,但她总是把父亲和这个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若不是身体十分难受,母亲怎会把脏衣服藏到衣柜里!若不是心疼女儿路途劳累,母亲又怎会怕我发现!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经意知道一些事后,虽表面装得无所谓,甚至用微笑去掩饰,其实心里比什么都疼。

第二天,是举国欢庆的大年初一,我没有了走亲串友的热情,接上父母径直到宾馆开了房间,为他们一一洗澡,并把里外衣服换洗了一遍,尽一下女儿应尽而没有尽到的义务。就这么一点点小事,母亲嘴里却一直在念叨着:“享着闺女福了,老头子,我们享着闺女福了。”说的我眼泪唰唰流……

“闺女,我今年上电视了,北关区政府慰问老干部到咱家了,我只不过在居委会干了几年,政府还一直惦记着。” 听着母亲自豪的诉说,我随母亲自豪的同时,能深深感觉出母爱中那份厚重的激励。 

八十年代父亲带出我们一家“农转非”,母亲脱离了“白天背朝黄土脸朝天、夜晚挑灯织衣衫”的农家劳作,在安阳干起了居委会主任,对于不认多少字的她来说,这个活并不比在农村轻松。除了白天走家串户,晚上还要拿出小本本记东西,不会写的字就用“白字”或者圆圈代替。在我当时尚不太懂事的记忆中,母亲对工作热心的有点让我“烦”,家中经常有“东家短西家长”的邻里到我家诉苦,经常是刚端起碗就得放下,弄得我家像个“调解所”。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余载,母亲从老黄牛般的敬业中磨练出的那份坚韧、顽强与智慧,使得她在邻里之间的威信越来越高,年年被评为模范。

母亲76岁了,我感觉她已明显老了,仅剩的几颗牙已不能对齿,视力也明显减退,和她交谈能明显感觉出“答非所问”,有时还“张冠李戴”。时光催人老,岁月不待人,母亲已老,这是不争的事实。短短五天,就要离开母亲了,我明白,母亲虽老,但她那双不怎么明亮的眼睛在一直为我守望,她那双温暖的手仍为我托举苍穹。在我的生命里,已经承载了足够的幸福,我的心很踏实,我明白,不管我是翩然飘飞的美丽凤凰,还是浪迹天涯的落魄游子,我嵌进母亲目中的背影毅然渲染夺目。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标签:母亲,张志琴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