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总体思路,“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向县级农电企业推行是必然趋势,调控一体化”将有利于县级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将进一步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使县级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下面对县级调度“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1、目前县级调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电网变电站一般是采用“调度中心+集控站”的管理模式,变电站无人值班, 由集控站负责变电站的运行、监控、操作、巡视等职责,这比传统的变电站有人值班模式虽然前进了一大步,但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张,变电运行人员紧张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而在技术支持方面,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虽然实现了对开关的遥控,但对刀闸和继电保护设备均不具备遥控操作功能,要靠运行人员到现场操作,效率较低。
同时,“调度中心+集控站”模式在实际工作流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在电网倒闸操作由调度下达指令到集控站,集控站再将调度指令转发到操作现场,倒闸操作完毕再逐级汇报操作情况,致使倒闸操作总时间过长,特别是涉及多个变电站操作的逐项调度指令,汇报所用时间占倒闸操作总时间的三分之一。
2、县级调度“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规划
(1)目前由于受部分变电站设备运行年限长、设备型号老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不匹配等影响,“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受到设备现状的制约。一是部分变电站主变不是有载调压型变压器,未能实现遥调功能;二是部分变电站66kV进、出线和主变一次侧未设断路器;三是未全部实现微机防误操作和操作票管理系统。因此,要对部分变电站设备进行改造、更新以及完善综合自动化功能,为“调控一体、集中监控、分散操作、无人值守”的大运行生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将在原有“调度中心+集控站”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成组织合理、业务流程清晰、资源集约融合、运转协同高效的县级调控一体化管理和技术体系,实现电网调度业务和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县级电网自动化水平,在节约设备资源、减人增效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调控一体化”模式将减少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电网调度的日常业务流程,电网应急能力将得到有效加强,也是实现调度、监视、操作一体化、集约化、精益化的“大运行”目标模式的转变。
(3)“调控一体化”将采取“电网调度监控中心+操作站”的管理模式。将电网调度中心和集控站合并重组,成立调度监控中心,主要承担起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原来的集控站改为操作站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倒闸操作和运行巡视等工作。“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电网调度监控中心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为快速判断、处理提供了条件,提高电网安全系数。同时,由于系统开发应用做到了两者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大大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4)由于“调控一体化”的系统复杂,专业性强,技术支持系统要求高,势必带来一系列的衔接配合及体制转型过渡上的问题。因此,建设过程中要将县级调度调控一体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监控人员和调度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两个班组的联合值班,按班组分工承担各自职责,原有管辖范围和操作范围不变,以避免对现有体系的过大冲击。在第二阶段,在联合值班的基础上将调度、监控人员融合成同一班组进行管理,监控和调度业务在班组内部统一调配。此模式要求调度员同时具备监控和调度两种职责,对调度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前开展对调度人员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培训,以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
标签: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三集五大,奈曼旗农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