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诸葛亮杂谈

作者:黄皓民  2013-05-14

在中国,并非每个人都对历史感兴趣。但是的的确确会有一些历史人物会变得妇孺皆知,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图腾,他不仅仅活在洋洋史书之中,也活在戏剧舞台上,活在说书人的话本里,甚至更加广阔的市井文化中。正因为如此,人们眼中的诸葛亮和历史原貌往往会产生偏差。

诸葛亮出生在官宦之家,祖先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期任司隶校尉,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司隶校尉是当时中央机构的监察人员,行使监督中央官员的权力。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为泰山郡丞,于诸葛亮幼年已死。叔父兼养父诸葛玄,当过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古人的门第观念是很深厚的,它既是精神资源,也是物质资源。他的家族给他带来的是“依法明治”的精神,纵横官僚阶级的人脉和熟悉幕僚、仕绅政治环境的机会。

然而,诸葛亮的生活经历和学识的积累也造就了他超然而矛盾的性格。说他超然,可以在一件他的私事上有所体现。名士黄承彦有一次对诸葛亮说:“我家有一小女,长得很丑,不过论才华还是配得上你的。”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民间有谚笑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笑归笑,我们还是不得不赞叹孔明识得“丑妻近地家中宝”的智慧啊。说他矛盾,是因为他拥有双面人格:一方面,他自比管仲、乐毅,希望能遇礼贤下士之主,拜官立府,倚其辅宰之才,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躬耕于卧龙岗,闲云野鹤,平日好念《梁父吟》,《梁父吟》是汉乐府中描述晏婴设计除掉三位有功之将故事的诗篇。文海茫茫,为何孔明对《梁父吟》情有独钟,这从中反映的是他对政治斗争的厌恶和对官场久居不易的无奈。尽管如此,当他面对礼遇有加、求贤若渴的刘备,他还是依然选择了管仲乐毅所走过的建功立业之路。

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他的这番高论也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争取联吴抗曹而渡江说服孙权。后利用火攻使曹军败于赤壁。这场战役初显了诸葛亮的才华和谋略。为刘备获取荆南四郡,以及其后的围攻成都取得了战略机遇。自大败刘璋后,诸葛亮常年居蜀国大后方,为前线征战的刘备提供充足的物资。期间诸葛亮治世安民的才华得以施展,使蜀中民心依附,工农业生产取得发展。北伐期间,诸葛亮多次与司马懿对峙,有一次司马懿俘获诸葛亮营中的一名士兵,司马懿问到诸葛亮的日常起居和政事,答曰:“凡是高于三十杖的惩罚,丞相必定亲往监督。司马懿大笑:“你们丞相快要累死了。”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累死于五丈原军帐之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仅诸葛亮因公殉职,而且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皆死于阵前。但是他所力保的蜀汉政权却投降了,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在投降之后还多活了十八年。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无法接受投降的事实,先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自刎而终。在政权更替之际,诸葛氏三代人殉道殉国、后主投降苟活,北地王宁取玉碎。三者的鲜明对比,不得不令人嗟叹啊。

历史浪淘尽,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智者和忠臣的代表人物。他所体现的是中国仕绅阶级广泛存在的双面性格,渴望建功立业又超然物外游恋闲云野鹤,所以极易与后人产生共鸣。他是“理想家”,算无遗策,应该已经算到蜀国不可能一统中原,也不会是东吴的对手,正是这点,才更加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殉道精神。所幸的是,泣血的历史淡去,人们会用淡然的心情用戏剧化、夸张的笔触展现他,于是我们渐渐相信那些移花接木的《群英会》、《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是真的。这些精彩的桥段,使一个命运多艰的“法家”人物,变得那样仙风道骨、卓然入圣。他日庙会噪杂处,书人口中武侯事,都赴笑谈中。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诸葛亮,杂谈,德兴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