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父亲的“电力梦”

作者:李红燕  2013-05-28

父亲生于50年代,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农电员工,33年默默耕耘着他热爱的农电热土,见证了农村电网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坚强并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历程,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够用得上电,用得起电。

父亲学生时代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很好,小时候的梦想是读大学。1972年父亲初中毕业,在那个升高中不考试的年代,因成绩好被学校推荐上高中,但贫穷的家境,却让父亲痛苦地放弃了读高中,上大学的梦。

1979年乐山电业局在各乡镇设立电管站。第二年,父亲在经过为期一年的培训考试中脱颖而出,在授牌成立我们乡电管站的同时,被聘任为电管站站长,从此与电力结缘。

父亲说:“当时乡里很多地方都不通电,只有2个生产队用上了电,那时的梦想就是尽快让乡里的乡亲们都用上电,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刚开始工作时,工作条件和环境都不好,乡里只有几个人会电工,他就四处招兵买马,倾囊传授技术,带领7、8个兄弟,肩抬背扛,起早摸黑、热晒雨淋地立杆、架线、安装配压器、室内线路和灯具,还要抄表、收费和维修。经过近4年的辛苦奋战,安装了5台变压器,全乡5个村40个生产队电力线路全部架通,村民们家中亮起了灯光。

他说:“那时候,天黑了我喜欢打‘黑抹儿’回家,乡亲们家里亮起的点点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

父亲热爱电力事业,工作非常勤奋、认真、讲原则。在架设线路的过程中,淳朴的乡亲们经常自发的拿出自家的鸡、蛋、水果送给他,被他拒绝了。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十分敬佩他。也就是这些品质,父亲被同一生产队的女孩子看中,后来这个人成了我母亲。

那几年,总是听到母亲报怨:“你爸爸每天天不见亮就出门上班,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家里的事和农活全都不管。”说归说,母亲还是任劳任怨地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父亲能安心工作。因此,幼年的我被送到外婆家照顾。

用上电后,父亲就热衷于买家用电器,享受电网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1989年,父亲通过亲戚关系买了家里第一台电器,一台24寸的长虹彩色电视,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亲们买家电的越来越多,电不够用了,电压低了,父亲很是焦虑,积极向上反映,终于盼来了国家对农村电网实施改造。

经过几批次改造,农村电网供电质量不断提高,乡里的变压器增加到了20多台。收音机、电饭煲、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以及用于农业生产的抽水机等家用电器陆续被父亲带回。父亲“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的梦想实现了。

“现在电网改造好了,灯比以前亮了,家用电器想什么时候用就能用上,以后还会用上智能电表,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看着日新月异的农村电网,父亲很欣慰地说。

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言语不多, 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的行动教我做人要诚实、勤勉,让我懂得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所收获,只有诚实信用才能做到坦然面对。

小时候,我就为父亲给大家送去“光明”感到很自豪,在父亲的感染下,2003年,我也成为了电力系统农电大军中的一员。

“爸,我们公司的网络智能电能表可以实现电话充值。”“哦,那比我们局使用的方便很多嘛,你仔细给我说一下有哪些功能啊。”每次回家,我们“同行”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叮嘱我要虚心好学、踏实工作、诚实做人,我告诉他我们公司的新变化、新管理、新技术。

如今,父亲已经57岁了,他依然很快乐地工作着,骑着摩托车,戴着老花镜抄表、安装户表。看着他斑白的头发,黝黑满厚厚老茧的双手,还热晒雨淋地奔波,我担心地说:“爸,你都这么大岁数了,都快退休的人了,向领导申请不要去抄表了。”他笑笑说:“没事,还可以坚持,少一个人抄表,就会增加别的同事工作量,再说有很多都是智能电表了,放心,我尽量把细点就是。”

我知道,他不愿离开他热爱的电力事业,因为他有一个期侍,心中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就是要亲自见证电力事业每一天的发展变化,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够用得上电,用得起电。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标签:父亲,电力梦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