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国大多数地方都以赛龙舟、裹粽子来纪念屈原,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幅地辽阔各地过节都会有差异,宁波作为我国沿海富庶之地,宁波人的传统上过“端午节”是个非常讲究的节日。
宁波传统“端午节”除裹粽子、赛龙舟外,宁波人在端午节期间吃“五黄六白”、赠小孩“虎头帽”、“虎头鞋”、“挑端午担”、“挂艾蒲”、“做香袋”的习俗,是宁波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几个独特习俗。
宁波人裹的粽子与嘉兴粽不一样,嘉兴粽以火腿肉、鲜肉、咸肉为馅,外以芦苇叶包裹,称为荤粽。宁波粽则是素粽,选上好糯米为主料,以赤豆、豌豆、红枣为馅,外包裹毛竹或“黄壳竹”的箬壳,用清水浸泡软的糯米拌以用蚕豆箕烧成灰浸出的灰汁(富含植物碱)包裹成粽,宁波人俗称“碱水粽”。毛竹和黄壳竹的箬壳都较宽大,因此,宁波粽要比嘉兴粽大了许多,又因箬壳上均带有黑色斑点,宁波粽又被人称作为“豹纹粽”。
宁波属海洋性气候,“端午”时节宁波刚刚入夏,冷热气流交替气候变化较大。因此,宁波有句老话“吃过端午粽 还要冻三冻”,用来提醒人们过了端午仍需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更衣防止得病。进入初夏正是大地万物生长开始进入最为旺盛时期,也是百虫百毒开始活跃之期,宁波人过端午赠小孩“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源于虎为百兽之王,让孩子穿戴虎型鞋帽意为避镇蛇、蝎、蜘、蜥、蜈蚣之“五毒”。
宁波人端午吃“五黄六白”,这与当地这些物产刚开始新鲜上市有关,何为“五黄六白”?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为“五黄”;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猪肉称“六白”。“五黄六白”至今仍是宁波人端午待客最为常见的家常菜。
宁波自古便是慈孝之地,“挑端午担”是宁波女婿孝专门用来敬岳父母的一个传统礼。端午担除必备双份白鹅、大黄鱼、条肉外,外加60双“油包馒头”, 鹅胫条肉涂上红色,黄鱼扎上红绸条,由女婿亲自挑担妻子抱子,一路鹅鸣到岳丈家。旧时宁波乡俚常以各家女婿“端午担”的“份量”来评价女婿的孝顺。一般岳父母都会有回礼,一套丈母娘亲手做给女婿的衣服、一双布鞋,外加新鲜上市的桃、李、杏、枇杷等果子。
宁波人过“端午节”另一个与其它地方有别之处,端午当天家家门前都会挂艾草插菖蒲,把菖蒲草剪成剑状与艾草扎在一起挂在大门前。据说这是起源于“黄晟斩蛟”的故事,当年一条蛟龙阻碍宁波人出三江入海捕鱼,黄晟挥剑斩蛟为民除害保了一方平安,宁波人为纪念黄晟在端午插菖剑。菖蒲和艾草均有清香,具有驱赶虫蚊之效。
端午做香袋喝雄黄酒又是宁波的另一特色,据说喝雄黄酒源于《白蛇传》,大人喝加雄黄的酒可驱病强身,现代医学证明雄黄有毒,现代的宁波人也不再喝雄黄酒。端午做香袋是宁波坊间姑娘们相互比赛女红的一种习惯,采摘山上刚成熟的“黄子”(山栀)果,把白布染成黄色,裁制出心形、方形、棱形、锁形各种香袋,袋内装檀香、芸香,袋下垂一缨红流苏,袋上系一根红绳带,或赠情人,或挂小孩篮上床架上,既酒脑又驱虫蚊。
旧时端午走在宁波乡俚,大街小巷随处可闻家家煮粽溢出的粽香,挂在大人小孩身上香袋里逸出檀香、芸香,加之各家各户门前的菖香蒲香。因此,在宁波也有人称端午为“香节”。
标签:端午节,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