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过后,行走在山间里,处处都能看到娇艳的荷花,时时都能闻到荷花的芳香。山里的娃,天生一副“野”性,看到好看的东西,总是有一种得到的欲望。掰荷花、摘莲蓬便是儿时常做的事情,可每次都会遭到荷花主人的追打和母亲的惩罚。稍大一点的时候,听大人说,荷花盛开的时候,就是莲藕生长的时候,折断了荷花,那窝莲藕就会烂掉。原来,荷花主人不允许掰荷花,不是舍不得荷,而是心疼真正生长的莲藕。莲藕不仅是的荷花的根,更是种植莲藕人的心血和希望。听过大人们的讲述,对珍惜、尊重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了解。
真正懂得赏荷,是上初中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始的。每周有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就是利用这节课,专门辅导学习、鉴赏古诗古词和经典名著。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反复背诵着朱自清赞美荷塘的这段精美文章段落,常挤出一些时间到山野的沟壑两岸去观荷,把自己置身于只有荷、只有风、只有涓涓溪流的世界里。
为了生计,为了事业,终日疲于奔波,忙忙碌碌,便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就久违了荷花。直到今年的6月,从网友的空间里得知,安康的汉阴双乳镇和平利的琵琶岛各有较大面积荷塘。不同的是,汉阴双乳荷塘开的白花,平利琵琶岛开的是红花。于是,便分两次专程前往赏荷。荷花开满了硕大荷塘,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心旷神怡。见到竞相开放的荷花,我心中这块荒芜的池塘里,仿佛被投入了一粒石子,随即荡漾起圈圈的涟漪来。“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古代文人墨客观荷赏景如此独到的心境,我辈实在汗颜,无法比及和超越,只能用心感悟了。
道是荷花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娇美和“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始终根植于我的心底,重新从我久远的沉淀中走出来,鲜活地立在我的面前。
荷,无论是静美的姿态,华而不艳的神韵,还是清雅隽永的芬芳,都昭示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高贵。在她生命历程中没有太多奢侈和祈求,只需一波清水、半池淤泥。而奉献于世的,却是美莲和甜藕。恰似不沾人间烟火的仙女,风来梳妆,雨来沐浴,从不为天势而左右,不为环境而苦恼,不为寂寞而懊丧,不为鲜艳而娇贵。没有阳光的时候,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的时候,自己便是快乐。季节轮回的时候,荷,将花瓣撒向清波,在微风的吹拂下,酷似来自仙境的轻舟,时而摇曳在清波之上,时而又停靠在荷叶之下。荷,撒下了花瓣后,花蕾变成莲蓬,丰盈的莲籽像蜜蜂一样依偎在莲蓬里,继而成为一道佳肴。一池荷,满园春,就是这么完美的自足世界。
标签:荷花,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