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很多人会对我心存疑问:“你是学理工科的,为什么东西写得那么好?”
说来话长。从经历来看,我在文字方面不应该有如此“造诣”。为什么呢?一非科班出身,师出理工学校,学得是综合电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工科专业,虽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凭,但都非“嫡系”;二非干此行当,一毕业就分到供电企业工作,曾与镙丝刀、扳手打交道,后来调到公司机关宣传科,总算与文字打上交道,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三不显山不露水,以前在基层很少“舞文弄墨”,怎么一到宣传科就能“大展身手”?说实在的,这只是表象而已,我还真有点“欺世盗名”了。别看我是学理工科的,但我对文学的喜好却远过于理工学校之所学。
对文学的喜好要追溯到我小时候。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也许是得益于文字功底深厚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喜欢故事书,喜欢古诗词,喜欢古今中外名著。到中学,特别是受到中学语文老师、班主任徐克桥老师启蒙后,更是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期间,我如饥似渴、囫囵吞枣地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名篇名著,并且做了不少读书笔记。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作品,一个个渗透出那个时代的睿智和文采;再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是大家风范,其文学成就,于今天也难以比拟。我也阅读了大量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老一辈的如鲁迅、茅盾、老舍、林语堂、朱自清、徐志摩、梁实秋、巴金等写得作品,新一辈的如王蒙、蒋子龙、刘心武、贾平凹、琼瑶、三毛、席慕容、汪国真、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写得作品。为了看书藏书,学生时代,买了不少文学著作。买书,我有一个习惯,先看后买。看了觉得好就收藏。我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道理,如果先买了,那读它机会也就少了。因为一旦拥有了,就不会急着去读它。记得90年代初,我用打工赚来的第一份钱买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虽然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我至今也没有读完它。
好文者,我觉得有两大特点,一是静如处子。欲为文,必先饱读诗书,欲读书,必心静观书,脑静思书,所以说好文者必能静得下心来。二是嗜书如命。读书人,喜欢书并无疑义。而好文者,尤为甚。好书爱不释手,非先睹不为快。睹后则已,还欲藏之。这就苦了家贫书生。我就是那种家贫而又好书者。为了读书,经常是书店书摊老主顾;为了藏书,经常是节衣又缩食,最后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以前写得一首诗《自题小像》,可以说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最好写照。是啊,学生时代和参加工作初期,我的喜好就是逛书店、逛旧书市场。因为我总能从中淘到一些宝贝。现在不同了,阅读渠道很多,有手机、有电脑,什么书都有,再说书也越来越贵,工作也越来越忙,买书也越来越少了,能静心看书也不多了,书大多成了装饰品,成了摆设,大多都束之高阁,现在想起来,还真得感谢学生时代得那个懵懂和冲动。不是那个时代如饥似渴的阅读,我还真得没有那么好的文字功底。
喜好文学,不仅是因为它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而且我还从文学中看到了文字的力量。鲁迅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睿智和犀利让我眼前一亮,使我产生了一个稚嫩的梦想:那就是文学救国。他那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给自己写作定位是“洞悉民情,净化社会;善的颂扬,恶的贬斥;为了人民愿做公仆,为了国家愿献一切。”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学,我成立了《新青年》文学社,就是希望以文会友,以文传情,以文推广社会主义新青年的精神风貌。为此,我还拯救了年级刊物《学步》,准备重组校刊《一叶舟》文学社。后因我在这些方面花费太多精力致学业受影响而不得不放弃。但在那段日子里,我写了许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词文章。如今读来,虽然不免有些牙酸,但对我今后文学之路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写的文章还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全校讲解、宣读、张贴,这些对我今天的从文之路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只可惜,因多次搬家,掉了几本学生时代习作,令我心痛不已。
中学毕业后,我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全国重点理工科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电校毕业后又以文科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江西省电力职工大学。再后来,又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了浙江工业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这一生,不知是阴差还是阳错,我一个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却偏偏走上了理工科殿堂。也许这正应了古人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吧。学校的培养方向决定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大的学习环境,使我不再作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了。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我的浮华文风开始向平实转化。这也许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吧。苏轼不是说过:“凡文学,少小时经常气象峥嵘,彩色徇烂,渐老渐然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徇烂之极也。”返朴归真,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初学时总是追求语言的华丽,追求意境的浪漫与诗意,以此来体现一种文学的涵养,后因环境的改变和工作的需要,逐渐把对文字的领悟和字句的推敲应用于实用文章上。文理是相通的,对文学的徇烂多彩,常常能体现在各种文体上。特别随着工作阅历的丰富、人生思考的深入,自己对文字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正因此,在我参加工作后,撰写工作报告、工作总结、论文、散文、杂文及新闻类文章三千多篇,300多万字,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五千多篇次,在10多家地市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并有几十篇文章获奖。闲暇之余,除写一些工作文章外,还写一些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的感悟,多年来,积累了不少文字。即将出版发行的文艺作品选集《小品人生》和通讯文集《光明的记忆》就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作。
文学兴国梦渐渐淡去,但文学情愫仍萦怀于心。我将会用我手中的笔,继续书写灿烂的明天。
标签:文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