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许多名川大河,游过许多名城胜地,但蹬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二龙什台还是第一次。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内蒙电力新闻培训班,利用集体采风的机会,纵览了二龙什台山的威武挺拔。
九月的清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正是爬山的好机会。带着对二龙什台山神秘的向往;带着对新闻摄影工作执着的追求与爱好,9月6日,我们新闻培训班的学生在内电新闻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坐上了一辆开往二龙什台风景区的大巴车。
汽车奔驰在蜿蜒起伏的乡间小路,沿途的风景不停地变化着色调,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我们来到了距离呼和浩特市大约60余公里处,凉城县西北部的蛮汉山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汽车轻盈地驶入风景区,只见二龙什台的门型大树横跨在道路两边,大约走过五六百米,汽车在休息区停下,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上了通往二龙什台的山间小路。
山路还算平坦,微微有点坡度,全部用青砖砌成,我兴致勃勃地拿着相机,毫不费力地跑在最前面,急忙采集精彩的瞬间,看着远远的把同事们抛在后面,我暗自庆幸。我心里默默地想,二龙什台只不过是一座区区小山,今天我征服它可是小菜一碟。
“小武慢点走,这还没有开始爬山,真的爬山还在后面。”同行的杨锡山老师告诉我。于是,我放慢了脚步和杨老师探讨起景色拍摄的光圈和速度。从前我一直在施工、抢修或领导检查抓拍现场,由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在构图角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今天我要在摄影的技能和技巧上下大功夫。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山路开始变陡,青砖小路变成了石阶,行走的力度开始变地艰难。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位同学柱着拐杖,爬过这座山真有这么困难吗?我心里默默地想。沿途的风景真是美极了,抬头仰望成片的白桦林高大笔直;落叶松蓊郁苍翠荫盖四野;山杏、山榆、山樱桃、山揸树、沙棘树点缀在层层松林中。红的果、绿的树、黄的花,把山野打扮地格外美丽。我忙着调整光圈速度,按下快门,把风景定格在瞬间。
“小武小心脚下台阶。”同行的一位姐姐说。我打了一个趔趄,稍微定定神,稳住了双脚,再抬头看。哇!多漂亮的山果子,红的似火,又如珍珠散落在翠绿的山林间,我忙拍下写真瞬间。越往上山路变得越陡峭,我不得不放慢了行走的速度,迈台阶的腿变得吃力了,汗水顺着脸庞流下来。我不得不坐下歇一歇,拧开矿泉水,咕嘟咕嘟喝上几口,看着下面的同事艰难地行走,感觉自已很幸福。
“快往前走啊,马上就要到了!”前面的同事鼓励大家说。这时山路变得更加险峻,行走的双脚更加吃力,腿部感到一阵阵地酥软。看到胜利马上属于自己,我不得不加快步伐,大约爬过三四百个台阶,我们来到了山顶的一个小凉亭,那里早有同事在上面拍照了。我站在高高的长亭上,向下俯视,苍松劲拔、大脉众穿、草坪绿荫,真是美极了。我们不停地拍照留念,希望大山能留住我们的身影。
在山顶活动大约二十分钟,杨老师告诉我们。下山可以走另一条路,那里全部是沙石路,不用迈台阶的。于是,我们大家伙开始下山了。由于我迷恋大山的美景,还在不停的拍照,希望在短的时间里能多留下更多的好图片,没想到仅几步之差,我和几位学友便落到了最后面。
沙石路也就是一条盘山路,由于身体惯性原理,会刹不住脚步。刚开始行走时我没有撑握方法,稍不留心就搓倒在地上,我赶紧收好照相机,专注走路。不管我怎么用心走,可脚总打滑,同行的几位朋友不得不紧紧地拉住我的手,一起行走。越往下走,沙石路开始变得坑坑洼洼,石块开始变大,由于流水的冲击,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前面的一段路被堵了,一颗颗高大的松树放倒在路上,把小路堵得严严实实,我们几个人只好翻越丛林,或从大树缝隙下钻过去。看来,按照时间安排中午十二点半返回山下根本是不可能的了。
刚开始树还小免强可以翻越,突然我们看到了沙石路,自认为剩下的路就好走了,没想到大约走过四五百米的沙石路,又出现一个路障。正在我心情焦急时,杨总编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一定要从砍倒的树根上面翻过。我才知道他们就在我们前面,这时我的心才稍稍坦荡了些。同行的一位蒙能物业王阿姨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行一场拓展训练。我真不知道,好好的路为何要设这么多的路障?难道今天我们真的要进行一场体能训练吗?
山路越来越难走,密积的松树枝不小心会挂着我们的头发,我们不得不弯腰匍匐前进,一道关,二道关、三道关……我们几个人手挽着手,上下呼应着,跳上去,奔下去,我们运用了各位各样的姿态。“是否返回原路,还是继续走?”同行的王阿姨说。如果选择放弃,那么意味着从前所做得努力将化为零,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我默默地想。于是,我风趣地对王阿姨说,比起护林工人我们今天走这一次算什么,他们从事的工作比我们今天爬山艰难得多,而且日复一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时,杨总编打电话告诉我们今天要跨过六道关就下山了。看着一道道关被摔在我们身后,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爽快。可是越到后面道路障越大,越不好穿越,我真的不知道,为何天公不作美,给我们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僵硬的双腿在发抖,全身的肌肉感到酸痛极了。眼看着最后一个路障就要走过,向下俯视停车场就在下面,可怎么也找不到出路,于是,我们几个人顺着有脚印的地方,找到了一条小便道,便道很窄,坡度很高,山坡上长满了密密地小草,不小心会踩空,我们几个人手拉着手,上下接应着,我们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地域,生命线仅仅的联系在一起。
下午三点,我们顺利地走下了山坡,早到的同事早已吃过了午饭。我坐在桌前,拿起半个干硬的老玉米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感到格外的香甜,爬山过后那种归属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场真正意义的爬山终于结束了,但没有结束的是一种心情。这使我感到人生就像盘山路,一路走来会遇到许多艰难和险阻,只要我们积极发挥团队精神,一切困难都是可撞过的。大山因人类的探索而彰显灵性,美丽的二龙什台留下了我们精彩的瞬间,如果有机遇,来年我会再次领略它的博大与伟岸。
标签:二龙什台,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