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人,赶赴藏区,主动克服语言、文化、风俗、气候差异、远离家人等一系列困难,继续发扬遂电人在高原工作“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愿做甘孜藏区光明的守护者,希望的传播者。
(一)一场心甘情愿的远行
古人说:“父母在,不宜远行”,但我们选择了远行。
离家700公里,远吗?
送别时女儿眼里欲哭强忍的泪花-------,转眼间我们已坐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供电公司2014年第二批专业援藏人员培训班中,叮嘱、关怀、责任、担当,电力天路点亮藏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此次远行的意识。
700公里,远吗?不远。
明天我们将奔赴援藏工作地--雅江变电运维站,2座110kV变电站,8座35kV变电站,即将投运的220kV雅江变电站等着我们展翅翱翔。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一定不会辜负愿望,一定会不虚此行,一定会让援藏经历成为人生工作中最绚丽的远行。(杨涛)
(二)进藏随想
8月4日,公司援藏小组的勇士们带着公司领导的嘱托和叮咛、同事们的关怀踏上了出征的旅途,尽管天气非常的炎热,但大家仍然义无反顾的带着几分期许,几分好奇,几分忐忑,勇敢的出发了。
一路随行,无尽的美景,大家谈论着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和对藏区工作的种种向往,一路欢歌,一路笑声,使我们忘却了旅途的疲劳。傍晚时分车行至天全县,我们将在此住宿一晚,到了宾馆大家把随行的物品安顿好后,迫不及待的走出宾馆,参观了天全县的城市美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拿出手机记录下一处处美景,高兴的讨论起来,完全忘了旅途的辛苦和劳累,如同一群顽皮的小孩。
5日清晨,我们继续出发,当进入到山区的时候,对于一群从未见过如此巍峨大山的我们,那种震撼难以言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难以忘怀,情不由衷。
渐行渐高,当车行至二郎山时,由于海拔的升高,尽管大家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但还是出现了耳鸣,心慌,胸闷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此时大家已无心欣赏如画的风景,不由暗暗的担心起来,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端热水,拿防止高原反应的药品……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风景当中。有的同志还开玩笑的说:我们现在在云端穿行,我们已经练成神仙了!引来了大家的阵阵笑声。
中午时分,一行54人终于顺利到达了甘孜州的首府-康定。到达后我们受到了当地同行的热烈欢迎,此时旅途的疲惫与劳累也一扫而光,很快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此次旅途,在欣赏了大自然的无尽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电力人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的精神。正如临行前公司总经理丁华叮嘱的那样“电力人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展示电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到缺氧不缺斗志。”(罗刚)
(三)初见康定
我们来了,怀揣着无限的激情,
我们来了,肩负着企业的责任,
我们来了,为了那山,为了那云,为了那份心中的向往。
当车辆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供电公司停下时,我知道我们到了,到了这个我们即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地方,迎接我们的是久违的蓝天、白云、绿水和青山。
在第二批专业援藏人员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甘孜供电局负责人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讲话,听着当地同事对甘孜的情况介绍,129名援藏的同事听得心情澎湃,我们着重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我们以后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同事们都认认真真地做好了笔记,大家都表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搞好变电运维工作,把明珠精神带到这雪域高原!(罗华富)
(四)奔赴雅江
明天我们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甘孜雅江进行变电运维工作。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使我们满怀信心迎接此次工作中新的挑战。
进藏区工作,我认为应首先要尽快适应藏区海拔高、氧气稀薄的严酷环境。二是沉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让自身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越。三是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其他电业局的同志进行交流,将变电运行维护工作做得更完善,将甘孜雅江变电维护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愿电力天路建设工作经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明珠公司,援藏员工,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