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走出“压岁钱”的阴影

作者:武永杰  2015-03-06

  压岁钱是我们国家民俗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过去人们给小孩压岁钱的本意是镇恶驱邪,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清代诗人吴曼云在《压岁钱》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正因为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我们现在仍然延续着送压岁钱的传统。可以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给对方小孩压岁钱,包含的是亲情和关爱。


  然而,当压岁钱被一些人用到“官场”上之后,其美好含义也就变了味儿—本是人情来往,却成了权钱交易;表面看是年俗礼节,实际上却是见不得光的行贿受贿,“压岁钱”随着时代的“沿革”却变味了。


  礼尚往来是中华传统美德,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拜访,碰到亲友家有小孩给点压岁钱,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带有贿赂性质的压岁钱也不得不防。作为工薪家庭收入并不是很高,如果我们放任给多少都行,那么本来喜气洋洋的春节就变成了堕落与腐败的温床,好端端的压岁钱就可能成为腐败畅行的“绿色通道”。从一些落马贪官的蜕变轨迹看,不少人正是在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拜访和问候中乱了方寸,放松了警惕,逐渐淡漠、混淆了感情与法纪的界限,从“不好意思拒绝”、“岂能驳人家的面子”开始,积小腐而成大腐、积小贪而成大贪,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大贪官成克杰从最初逢年过节在家收些烟酒,发展到带着孙子走遍广西,向各级官员索要“压岁钱”,直至最后沉沦。因收受贿赂被判处死刑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在受审时说:“我在当地几十年,仅人情往来、红白喜事收入就有100多万元,每年送给孩子的压岁钱也有几万元。”可见,“压岁钱腐败”尽管看似并不起眼,其实却往往是溃堤的蚁穴,其危害决不能小觑。


  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我们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试想我们的孩子经常以父母权利之交收受别人的压岁钱,那么从小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收入,那么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就会养成贪欲之心,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沿袭父母的做法,更不能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提议反腐倡廉要从娃娃抓起,这虽然听起来多了点滑稽,却带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当今社会形式下非常必要。


  孩子从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纯洁、活泼的,然而因为我们大人的某些不正当行为,却把他们与纵多社会文化中的“阴暗面”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未来发展道在何方?把反腐败的“任务”让孩子的未来承担,这不仅“沉重”得可怕,而且违背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因此,我认为从“压岁钱腐败”中我们应当得到三点启示。首先,反腐倡廉无小事,作为领导干部,越是逢年过节越要管住自己,管住自己的每一个细小行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二是反腐倡廉要从娃娃抓起,给孩子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职责,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岂能用自己的不良行为玷污孩子幼小的心灵?三是 “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原来的问题整治了,一些人又会使歪招、搞变通,导致不良作风以别的表现形式出现。


  因此,我们要走出压岁钱的阴影,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反对“压岁钱腐败”入手,认真调查有多少此类改头换面的作风问题和违法、违纪现象,并切实加以问责和惩罚,防止产生“一窗不补,百窗必破”的“破窗效应”,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必要保护,也是保证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必然选择。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