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美与不美

作者:周至县供电分公司 任小虎  2015-04-30

  美,究竟是什么呢?


  许多人都在寻找美的贴切答案。可是都没找到。这时我才悟出,美根本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绳准天下的一切事物。


  世上的生物并不因为你说他美,他就葱茏一片,毕竟世上有许多认为美得事物正在绝迹,也并不因为你说他不美就停滞不前,麦田里的草就是明证。只不过,在成百上亿年的时间里,自行繁衍不息,辈辈不穷而已。


  美,从古至今人们的认识各不相同,“平明如镜”的静态美,“轻舟泛湖”的动态美,柳永喜欢“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苏轼独钟“大江东去”的气势,俞伯牙钟情“高山流水”,陈景润着迷“哥德巴赫猜想”。不一而足,因人而异。


  美,是人们人为的创造,这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的不同感受,固有“审美观”之说。一百个人中可能有一百种“审美观”。


  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不知需要物质上的享受,更需要精神食粮和心灵上的慰藉。于是,“以物喜,以己悲”表现的到处都是,由于心情的愉悦,即便被石头“嗵”的一声摆平在地,原以为他会牢骚满腹,但他却“蹭”的一下轻轻跃起,回过头来,望着跌倒的地方嘿嘿一笑,转身又是一串远去的笑声。瞧,又是他,因被误解,又被那块石头“嗵”的一声摆平在地,这回肯定心想:真是的,连石头也欺负我!?还会恶狠狠地踢上石头一脚,以解心头之恨。


  同一人物在同一地点看待同一块石头的态度竟然反差如此之大。这说明美会因时间、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只不过多了一份喜悦和幽怨罢了。正如那对恋生姐妹对玫瑰花的看法不同一样。


  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大家却在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于是美便有了更广阔的含义。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的审美情趣算得了什么呢?大众的共同劳动才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一棵小树,弱不经风雨,一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把思想放在我们共有的社会,那么生活中的忧伤会变得微不足道,那么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其实,符合社会发展的事物才是美好的,因为那是我们最美的事业。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周至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