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休养生息的住所、家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家是心灵停靠的港湾。遵义县沙湾供电所,地处该县偏远最北端,当地人有句俗话高度概括沙湾落后的程度:“好个沙湾镇、鬼都打得死人”。从那个带“湾”的地名,人们就可以判断有点山旮旯和人烟稀少的味道。
在过去,遵义县沙湾供电所办公环境是最差的一家,在同级单位之中排名最后,在沙湾工作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办公环境都不尽人意,好多到沙湾供电所工作的员工因为遭受不了这份罪,都纷纷离去,沙湾供电所是出了名的“留不住人、拴不住心”的地方,才导致缺员严重时连工作都无法推动。
穷则思变、差则图改。为了流转该所的不利局面,遵义县供电局从长远谋发展,连续选派了几任比较有经验、有能力的所长到沙湾工作,在与前后几位在沙湾供电所工作的所长交流中,前任所长淳仕伟的讲话具有代表性,他说:“因工作的需要,领导把我放在这个谁都不愿来的沙湾所,我也有些纳闷,说实话,心里十分的不愿意来,几个月后我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沙湾有挖掘和发展空间。”
在遵义县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前后几任所长在沙湾供电所“安营扎寨”。不断加大职工小家的投入和建设,走进现在的沙湾供电所,“家”风扑面而来,家的功能不断完备。这个沙湾供电所到处充满了家的味道,特别是看到员工食堂自制的家常泡菜,玻璃坛坛用土产泡制的“沙湾红”下作坊酒,我都有一丝的感动,这就是家的风味。
幽静温馨的员工休息室,衣柜和空调俱全;精美雅致的员工活动室,电视剧和棋牌全有,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喝喝茶、下下棋,悠闲而雅致,到处都是家的影子;员工食堂冰箱、消毒柜样样俱全,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无所不有,如今的沙湾供电所实现了员工留得住,住下能安心、累了能休息、饿了能吃好、员工能够安安心心的踏实工作,现在的沙湾供电所是遵义电网的优秀供电所,南方电网公司授牌的模范职工小家,另外再次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沙湾所“模范职工小家”的荣誉称号。
在沙湾供电所职工小家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好多感人的故事,在沙湾供电所小家建设之初,供电所的困境引发了所长的深思,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却这般让供电企业员工们如此的反感和逃避呢?让人呆不住呢?淳所长刚来的时候,看到供电所一盘散沙,工作滞后,员工们居无定所,后勤得不到有效保障,也难怪员工们安不下心来工作,不愿意为之付出,守护那片光明。
于是,就有了一个在沙湾供电所建立一个职工小家的急切愿望。私下,利用茶于饭后,找一些在沙湾所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敖义雄、郑万桥等进行沟通。在沙湾所建立一个职工小家是否有必要,改善办公环境,建立相应的一些学习、娱乐设施等,集思广益,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看是否有必要,我带着疑问刨根问底。最后全所员工都极力赞成叫好,费了好些力气,上级部门的支持。沙湾所的职工小家才如愿以偿地建立起来了,终于圆了沙湾所弟兄伙们的“小家梦。”
养心斋、解压室里的欢笑声
至从沙湾所职工小家的建立后,单位多了许多欢声笑语,少了许多孤独和寂静,廖仁怀班长说:“以前沙湾所不光是下班后,就连上班期间人都聊聊无几,死气沉沉的,没有朝气。现在每当下班后,员工们在所吃过晚饭,还舍不得离开呢,大伙都不东奔西跑了,自觉不自觉的跑到职工小家的养心斋里品茶谈心,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解压室那边也并不闲着,几个老员工,饭碗一丢,老早就跑那儿去锻炼身体了,亲密那些从未见过的新鲜玩艺,如跑步机、举重器、练拳击的弹簧垫,有趣极了。”
时常喊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老员工郑万桥一边练习运动,一边讲述他那动人的故事。他讲在当年,沙湾镇地势偏僻,这里的用电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电力出现颈瓶卡脖子,电力跟不上,一有风吹草动,打雷下雨呀!沙湾就停电,人们都说沙湾所的电是“月母子”电,经不起风吹雨打。为了确保一方电力的供应,供好电,服好务。在2004年县公司才在沙湾成立了供电所,我有幸地合并到了这个单位,成为其中一员。郑万桥语重心长地说。起初我一直在地方上的电管站工作,因为家穷,子女多,为了就近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又能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年头也没有什么好法子,于是一干就是几十年了,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年纪大了,并且我已习惯了这种工作。只是年轻时的过度劳累,疾劳成疾,才让我这腰如今不好使了。没想到今天,在沙湾所职工小家里有了这些稀罕玩艺,既能让我们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又能治疗,缓解我这身毛病。真的,在一旁聆听的刘登伟露出了微笑,连忙点头。
小项成长的春天
记得有一次在养心斋里喝茶谈心,无意间触动了一位年轻员工项春宇的心弦。小项深有感触地向李相和所长倾诉着他当年的人生。小项说:“要不是今天有这么好的办公环境,有这么一个温暖、幸福的职工小家,让员工们找到了归宿感,真的,我也早就不想在沙湾所呆下去了,他回忆以往的故事,记得在2007年刚从团溪所调到沙湾所时,原本家住团溪,突然被调到沙湾,尤如晴天霹雳,到八九十公里远的地方来上班,而且沙湾所的工作环境又很不理想,衣、食、住、行都不能解决,谁愿意在哪儿工作下去呢,况且工资又低。出生于农村家庭,对生活小项别无选择,也很无奈,只有听天由命,来到沙湾所上班,反正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也没有多大的追求,也许那些都是浮云。”
在职工小家建设的帮助下,让小项看到了春天的希望,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于是小项开始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面对困境,决不倔服;工作上多学、多问,利用好职工书屋,广泛地阅读柜子里的书籍,无论是文学、天文、地理,尤其重要的是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类书箱,小项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希望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小项还说:以前在沙湾这穷山恶水的地方,与世隔绝的那种感觉,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就是父母一直为我担心的个人问题,我却置之不理,抛之脑后,准备单身。小项如今在沙湾所职工小家的温暖和带动下,他摆正了心态,乐观向上,已经在沙湾所找到了他人生的另一半,成家立业了,他已成了孩子的父亲,已经是那个小家中的顶梁柱,单位的精兵强将、技术骨干了。
李所长查觉到小项有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沙湾所还专门腾出两间小屋供小项一家三口用,为小项筑起一个温暖的“小巢”。现在,小项由于在供电服务中,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他服务周到,客户满意,业务技能娴熟,工作中表现突出,也被破格录用为沙湾所的安全员了,在沙湾所职工小家的养心斋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周忠华培训走廊”的由来
沙湾所在职工小家的助推下,沙湾原来像一潭死水,现在却活了,过去的老员工,凭工作经验干事,工作不爱干也不肯学,如今也今非昔比了。越是老员工越是爱学、肯学,也不知那来的这般学习劲,不仅干工作有了积极性,学习上硬是不输给年轻人。就拿沙湾所负一楼的走廊来说吧!当走进沙湾所负一楼,一块崭新的“周忠华培训走廊”的扁牌悬挂在中堂的醒目位置上,廊道的墙壁上安装着整洁、规范的电能计量装置,看,还有理论基础说明和接线原理图,很有学习氛围。敖义雄班长跟我们讲述到,原来是2012年理顺农电用工体制,沙湾所的8名老员工都要参加评价,相当于转正考评,如有考评不合格的将被淘汰。于是李所长就为了让全所员工一帆风顺的,一次性全部通过,想方设法调动这些年龄大、学历低、难转变的老员工提供一个基地来练习。谁知所长灵感一来,干脆更好的利用好所里的资源,把廊道利用起来,装上木工板,供员工们装表接电,提供培训基地。就这样,全所的培训氛围就争先恐后开展了起来,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沙湾所静悄悄的绽放开来,在2014年技能鉴定中,沙湾所老员工们在“周忠华培训走廊”的熏陶下,4名老员工的“高级工”已全部通过,成绩喜人。
万德金跟新来的员工刘登勇说,特别是评价那年,每天员工们只要一有空,都要跑到周忠华培训走廊来进行练习,提高,自我加压和“充电”,全所8名老员工一个也不甘愿落后,掉队。在周忠华班长的指导下,彻底改掉日常工作养成的陋习,按照新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装表接电,个个都非炼得炉火纯青不可。在理论模块的学习,更是让人吃惊,老员工理论底子薄,他们利用晚上时间,争分夺秒地到职工书屋里学习,一个个专心致志的,好像古人要“进京赶考”的那一阵子。在职工小家的温暖下,让全所员工深切感受到沙湾所有如家一般的温暖,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学习上呢?
“微信小家”促大家
一提到“家”这个词,很多人就会浮想联翩,家就是指国家,家庭。然而,我是这样理解的,“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是一个多么平谈的词,没有多大的概念,但对于沙湾所的职工小家中的“家”来讲,是一个多么温馨的港湾,或许是一个安稳的窝,没有任何人会说,他不向往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指小家庭,对单位来讲,家是一个大家庭。沙湾所在职工小家的助推下,让员工处处想到家,处处体现家,有了这个好家庭,他们才会静下精,安下心来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民。于是乎又在职工之间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及时把每天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新动态,以及日常的工作安排布置及时放在微信群里,只要你一打开手机,便知晓今天大伙都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一目了然。省时又省事儿。还难免有的员工说他们不清楚近期的工作任务呢?“微信小家”的建立,让沙湾所各项工作都实现了无缝对接,推动了工作的全面开展。
大爱无疆
在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所里的员工普遍感到,设计人性化的工作流程和业余文化,增强认同感和团队凝聚力,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幸福小家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们把更多的关爱放大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用户身上。
2014年10月22日,沙湾镇沙湾村麻石组刘永邦、刘远俊两家突起大火,房屋全部烧毁,为解决受灾群众的用电需求,所里的配网工万德金带着导线、电能表等计量装置材料免费为受灾村民恢复了电力设施。事后,刘永邦老人握着万德金的手激动的说:“供电所的服务太好了,先允许我们无表用电,现在又给我们免费安了电表,真是太感谢了。”
通过职工小家的建设,沙湾供电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去年,所里的各项指标与2013年同期相比,均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在遵义供电局农电部供电所综合指标排名中,获得B类供电所第二名的好成绩;近几年来,沙湾供电所还先后获得了遵义县“工人先锋号”,贵州省职工书屋、贵州省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去年又顺利通过了南网职工巡视组对我所“幸福南网--职工小家”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检查与验收。
以美丽的环境陶冶人、以高尚的事业凝聚人、以优秀的文化感染人、以广阔的前景鼓舞人。沙湾供电所围绕一个“家”字做文章,实现了企业、员工、客户和谐共荣的发展态势。在职工小家建设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民主之家、温暖之家、效益之家、安全之家等,让全所员工在职工小家的感召下,永不止步。沙湾,我深爱的家!
标签:沙湾,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