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月圆人团圆

作者:刘飞  2015-09-23

  月儿圆了,眼眶的思念便满了,桂花香了,沁到人的心脾深处,中秋节便到了。


  中秋是一种习俗。无论你读过多少书,迈过多少坎,走了多少路,中秋总会不约而至,每逢佳节倍思亲,令人无法免俗。在月圆人团圆时,你是应承它?还是应付它?或是珍重它?我们可以薄酒一杯念故乡,我们可以举目望月思亲人,我们可以用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的方式向远方的亲人、朋友捎带去真诚的祝福,这一切由你做主,中秋会因为你的珍视,显得那般温情,那般浓醇。


  中秋是一种文化。古老的,沧桑的,可以追根溯源。最早记于《周礼》:“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随后,魏晋乐府吟唱“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后来有了唐玄宗梦游月宫的传说,霓裳羽衣曲不见了,中秋佳节开始盛行。北宋很有创意,做成饼子嚼成月,月饼这一特殊的节令食品诞生了,中国人从此有了口福。明清不甘落后,用五百年的时光,繁文缛节的推出:祭祀、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语、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节庆活动。中秋节,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礼数弱化了,节目锐减了,但是月圆人团圆的经典是永恒的,轮回人间。


  中秋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美丽隽永,令人遐想。还曾记得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演绎出凄美爱情的神韵;还曾回味吴刚折桂的传说吗?那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韧信念;还有玉兔捣药,令人向往的长生成仙的传说;还有月饼起义,一代军师刘伯温的谋略等等。时代总会推陈出新,中秋已被现代生活元素融合,精彩纷呈,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品。例如:网上中秋、登山中秋、啤酒中秋、烛光中秋、旅行中秋……中秋这一主题得到极大的丰富和不断的延伸,不再停留在一家人赏月吃月饼的表层思维。


  中秋是一个不再简单的话题。前些年,一些人开始把月饼包装得格外功利,让中秋佳节变得面目全非。人情往来,略显沉重,天价月饼,笑傲市场,上万一盒,不知馅为何物?近年来,中央从严治党,整顿“四风”,一系反腐禁令,使政府采购、外企、国企等团购减少,月饼销售量普遍下降。月饼价格回归平民路线,呈现了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的一面,深受百姓欢迎,值得大众肯定。中秋总算回归了传统,少了浮华,多了理性。


  中秋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月圆人团圆时,我们祈盼丰收,祝愿幸福,感受和谐,体验美满……这些团圆的场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平常的事情。然而,还有更多人选择了他乡的思念:军人们舍小家为国家,无尚光荣;外出打工的人们,留守在家的儿童,为了生活,无比艰难;天隔一方、异乡漂泊的过客,是形影相吊的孤独;还有离异的家庭、失独的老人,无语感伤……爱在中秋,思在中秋,许多悲欢离合的家庭故事,在这个节日里,总显得意犹未尽,略显不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人团圆,让我们的目光一致,心在一起,感觉一样,去分享现实中的宁静与美好,去向往未来中的热烈与幸福,让我们彼此珍惜和祝愿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重庆洁能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