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作者:张亚娟  2016-10-08

  他,是执着于理想的青年才俊;她,是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旷世女子。风华正茂的年纪,一同“修行”成就了一段姻缘,从此之后,不离不弃。山河破碎的年代,追求的理想一次次遭到架空,东来西往,亦无怨无悔。


  提起林徽因和梁思成,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建筑学上卓越的成就。而在我看来,他们带给我更多的是关于活着的思考。抛开时代背景,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活着。在儿子的眼中,她是一位孱弱的病妇,也有性格急躁的时候;在女儿的心里,他是一位温和的谦谦君子,对建筑格外的痴迷。他们如每个普通人一般,也有悲辛酸喜,也会为生活琐事烦扰,也会被病魔缠绕。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短暂有限,然而这有限的生命个体中却迸发出了无限的力量。当政治风云的变幻一次次敲碎他们的理想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坚持,坚持几年,十几年,便已属难得,而他们却坚守了一生。


  我不知道他们对建筑是有多么的痴迷,我只知道,对古建筑的研究即使在战火燃烧之时也没有停止,在李庄,逃亡的命运将她的美丽消损殆尽,艰苦的生活将他的才华置于乡野,然而他们却倾心研究建筑,并乐此不疲,即使在病榻上,也为编写《中国建筑史》而工作到深夜,在煤油和虫子的陪伴下专注于研究。他们夫妇二人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并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也许他们辛苦考查是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与民族尊严融合的一种伟大精神,抑或是不管烦事的纷杂,也要执着于理想的坚强意志。他们的行动阐释着拥有自由意志便是生活的全部。


  我不知道他们有怎样的胸怀,我只知道如果没有他们,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恐怕不会像今日一样成为旅游胜地。在盟军准备轰炸的时候,他们提出要保护这两个地方,因为众多古建筑均在此地。“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他这样解释着。国家分敌我,而文明却是没有国界的,哪怕是在侵略着我国的敌国领土上建筑文化,也应该被保护。也许当时他做出这个决定,会遭到许多国人的白眼,但无疑他是问心无愧的。他用博大的胸怀宣扬着仁爱和正义,也向天皇子民们昭示着:你们究竟伤害了一个怎样的民族。


  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爱国,我只知道饱受战乱离苦时,不少人都希望逃离战火,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离开时,她们却拒绝了——祖国在受难,我们要和他一起受苦。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愿与祖国共死,对祖国的热爱早已凌驾于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之上。战乱结束后,梁先生的脚步走向了世界,也将中国的文化带向了世界,国家的尊严也是他的尊严。


  动荡的年代,往往伟人倍出。时代的烙印下,总有无畏者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生,尽管他们最后都难逃悲惨的命运。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命运是坎坷的,动荡的时局将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探索碾成了炮灰,他们开创了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学术达到顶峰,他们也被批斗,被折磨,被无尽的羞辱所笼罩。倘若他们生活在当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不知他们还会不会成为一对学者伉俪,不知他们会不会也追名逐利,而从浪漫主义者变成象征主义者……时代在变,人性的光辉却依然没变。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性情中人,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建筑的热情,对祖国的深情,他们都是以燃烧生命的方式在诠释着这诸多的情感,从而也诠释了活着的意义。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学,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梁思成,林徽因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