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整理书柜时,偶然发现几本读书日记,极少数是报纸剪贴,大多是用钢笔工工整整抄录下来的文章或格言警句。或整篇、或几段、或几行、或一句。有许多用笔标注的记号,或者自己的感悟随笔。不由得一页页翻阅,回味……
“你的一生成功与否,可能与机遇有关,也可能与你的天分有关,或许还可能与你的命运有关。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努力得如何,而在努力过程中,你又有多少勤奋和多少懒惰。机遇首先迎候的是勤奋者,天分首先偏爱的是勤奋者,命运首先光顾的也是勤奋者。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勤奋的人生。”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以善良为信念,以善良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坚持善良的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么,相信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偏离人生的坐标,都不会给他人带去伤害,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遗憾。”
“用爱心来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
……
浏览这些文字,似在回望那些早已过往的青春韶年,那是我的狂热崇拜中外名着的青年时光。那些泡在书海里的幸福日子,就像有一个个睿智的长者经常与你侃侃而谈,心智不带任何负担地成长,常常无忧无虑的开怀大笑,无所顾忌地与书中人物的命运同喜同悲。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书又是借来阅读,感动至深时,舍不得那些美好的文字,心潮澎湃,奋笔抄写,净化了心灵也锻炼了字迹。
衷心感谢我的一位初中老师,她比我大三四岁,我们不仅是师生还是好朋友。我上班后,她慷慨地借我读完了她所有的藏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红与黑》《悲惨世界》《在人间》等外国名着,有《红楼梦》等中国四大名着,有《唐诗三百首》与《泰戈尔诗集》,有《周恩来》《领导者》等描写伟人的书籍,那时她送给我看的杂志主要是《读者》,以至于订阅《读者》成为我延续至今的一种习惯。那真是一段奢侈的时光,再也不用害怕家长说影响学习不许看课外书,走路、吃饭、睡觉前,随时随地尽情享受着读书的乐趣。为保尔、柯察金的英雄气概荡气回肠;为简爱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性格而叹服;为海轮那浩淼高远的精神境界,短暂但却散发出流星般耀眼光芒,犹如落日一般辉煌与悲壮的一生而赞美……每每读到触动灵魂的语句,忍不住拿出笔工工整整地进行抄写,似乎要经过再次认真的书写,才能表达出对那些文字的虔诚,才能将那些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植入自己的骨髓,融入自己的生命,使之成为一个个火炬,点燃自己青春的信念与梦想。
记得刚上班时,随身把几个摘抄本带到几十里外工作的变电站,那时为了省点来往车费,我们几个小青年经常下了班住站上,好几个班才回家拿一趟吃的。我们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看书。换书看,换笔记摘抄、读书的乐趣,摘抄的乐趣,分享的乐趣,充实着我们的青春,激荡着我们的青春岁月。那会儿热衷于戴尔·卡耐基的五角丛书,包括《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丽人生》、《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等。卡耐基从许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出发,对为人处世、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精辟独到的讲解。当时五毛钱一本,很小的字迹印刷,很小的册子,但却是我工作后有能力购买的最奢侈的书籍,对于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我树立积极乐观、热情向上的人生态度起到了非常大的导向作用。边读书边记笔记的习惯,也一直被我延续到工作学习中。在变电系统工作19年,把《技术问答》中常遇问题解答、疑难问题解答,两票中常用票范本、不常用票范本,再诸如刀闸操作五部制、防误操作三件法宝等常用规则,工工整整抄写了几大本,就像随手可翻的工具书,时间长了,便烂记于心,不容易在工作中出差错。后来我离开变电系统到行政口工作时,同事们还以争抢我的学习笔记为笑谈。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成长的印记,随着日渐增长的岁月,渐次减少,笔记也被尘封于书柜的某个角落,少有问津。想想,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读一本好书了。有一点业余时间也被万花筒般的网络世界所占据,看纸质书也是一目十行的快餐式阅读,更别说费工夫去抄写一番。算来从事文字工作又快9年了。忙,姑且算是一个牵强的理由吧。重要的是,现在大多时候看书仅仅是为了查阅资料,电脑手机上随手一点,下载,打印,便可拥有,但总感觉少了一种得之不易的不舍与珍惜,也很少再体验那种读了又读,体味再体味,仍舍不得放手,记在本子上,带进梦里,刻进生命里的震撼与感动。
感谢那些没有电脑的青春时光,它让我在充满迷惑与梦想的青春岁月,有机会读到一些好书,有幸用心灵与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巴金、矛盾等伟大的灵魂对话,用青春的感悟去注解对真善美的追求,记载下一路的感动,并延续至今。
牛顿的老师———英国着名数学家巴罗说过: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我想,一本书,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是我此刻最想拥有并将会永远拥有的朋友、老师和伴侣。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邓州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