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学好中国字

作者:赵曼丽  2021-11-12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是因为有汉字的记录,才让我们的知道了古往今来的波澜壮阔。读了《于丹自解人生》书后,更懂得了汉字是握在我们中华民族手心的纹路,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景,撇捺飞扬即血脉。

  书分为七个章节,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家和万事兴、农耕的法则、认识自己、找回这颗心、大道直行。结合《说文解字》,通过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对比,解释字的含义,尤其是甲骨文,特别形象。仿佛是文字,从古到今的变化,字简单意深远,结合《论语》、《道德经》,用字的变化,引申出更深的内涵,结合当今社会,让人不由得豁然开朗。对古人的思想境界之高,文化底蕴之厚更是佩服。

  八十八叫“米寿”,大米的米拆开就是八十八,九十九叫“白寿”,因为九十九离一百就差一岁,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白色的白,所以叫白寿。人活到一百零八岁叫做“茶寿”。茶字的草字头,大字会把它看作二十,中间的“人”字,拆成一个“八”,下面的“木”字又是一个八十,所以二十加八十,正好是一百零八。

  中国字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学问和道理,这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心体悟。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人到天到夫到可持续发展,从力到端到并到从到比到化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日到月到明,引申出阴阳平衡,道出哲学的辩证法。从水到火引申出万物相生平衡,以儒家的重人世的责任到道家的重出世的自由,讲出了人要有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多一点责任担当,少一点恩怨计较。里面还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使文字更有美感。

  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从节气到节日,从春夏到秋冬,从风、雷、雨、雪、雷、电云引出米、精、粒、粗,跟四时有关,跟土地有关,跟伦理有关,跟农耕有关,从五官到五感,了解自身,多听少说,听完之后从心里盘算、审查一下,说话要谨慎,以避免过失,少抱怨留分寸,多听多看,就此走上仕途。

  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在方方正正的汉字里,端端正正的立下做人的信念,学好中国字,感悟汉字的魅力。 

来源: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标签:彬州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