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职场中的规矩绝非悬于墙上的冰冷条文,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是衡量员工言行分寸、检验管理者修养的“试金石”。
规矩当内化于心,成为每个人言行的“指南针”。对普通员工而言,它不是被动遵守的束缚,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自觉——撰写报告时坚守数据真实的底线,与同事协作时恪守权责清晰的边界,面对客户时秉持专业诚信的原则。一言一行间的分寸感,正是规矩在心中扎根的体现。对领导干部来说,规矩更是修养的“镜子”,决策时是否兼顾公平与效率,分配任务时是否做到权责对等,对待下属时是否秉持客观公正,每一个选择都是对自身规矩意识的检验。若心中无规矩,行事便容易失度,既难服众,也会动摇团队信任的根基。
规矩更需外化于行,成为约束全员的“界碑”。职场中没有“特殊人”,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应在规矩的框架内行事。员工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有同事的监督、群众的审视;领导的决策过程、权力运用,同样需要置于“阳光”之下。然而现实中,有时会出现“监督眼睛只向下”的偏差:只强调对普通员工的要求,却忽视了对管理者的约束。须知,领导干部作为团队的“领头雁”,其是否守规矩、遵制度,直接影响团队的风气走向。若领导干部凌驾于规矩之上,“界碑”便会形同虚设,普通员工的规矩意识也会逐渐淡化。
强化规矩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体系。既要鼓励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群众对职场行为的外部监督,更要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通过明确监督主体、细化监督流程,让领导的权力运行始终在规矩的轨道上。唯有让监督的“眼睛”既看群众、也看干部,既盯基层、也盯管理,才能让规矩真正成为全体职场人的共同遵循,让职场环境在有序、公正中焕发活力。(王帅 过传武 孙静)
标签:王帅,蒙城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