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以系统思维破解充电难,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续航

作者:王帅 过传武 孙静  2025-11-12

  近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出台,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按下“加速键”。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不仅将推动高质量充电设施体系建设,更能切实化解车主的里程焦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势头正劲,2024年底全国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然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同步跟进,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这种滞后性呈现出明显的多维特征:空间上,一线城市核心区充电桩扎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却“一车难充”;时间上,白天充电桩闲置浪费,夜间高峰时段却“一桩难求”;质量上,设备故障维修滞后、不同平台互不兼容、充电速度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深究充电难的根源,可谓多重矛盾交织。对运营商而言,充电桩建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对居民小区而言,配电容量不足、老旧小区电路改造难度大,让充电桩“进小区”举步维艰;在人口密集区域,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充电站“找地难”,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破解充电难题,绝非单一维度的修补,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策层面需打出组合拳,除了延续财政补贴激励,更要在用地规划上预留空间,在电力扩容上优先保障,在标准制定上统一规范。尤其要强化新建小区和商业区的充电设施配建标准刚性执行,从源头补齐供给短板,让充电服务与居住、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是突破困局的关键抓手。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电池技术迭代升级,提升充电效率;充电站可探索光伏与储能结合的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与用户使用成本;同时加快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一网通查、一键充电、统一结算”,让充电体验更便捷高效。

  农村市场作为充电网络建设的“蓝海”,更值得重点深耕。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推进,农村充电需求持续攀升。依托农村分布式光伏资源优势,建设低成本、易维护的充电设施,既能解决农村车主的充电困扰,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推动城乡充电服务均衡发展。

  充电设施建设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唯有以系统思维统筹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力量,精准破解供需矛盾,才能让充电难成为历史,让绿色出行更加安心便捷,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王帅 过传武 孙静)

来源: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标签:王帅,蒙城供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