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件纵览 > 行业规范性文件

行业规范性文件

国家计委关于转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的通知

  2006-12-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计经委),水利部:

为确保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质量,明确农网建设与改造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控制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现将国家电力公司制定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件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第一章总则

1.1 互为搞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工作,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节能的目的,满足农村用电增长的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农村配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特制定《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1.2 农网改造选用的设备必须是通过省部级或相应级别鉴定的国产设备,应优先选择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电力公司推荐的产品。

1.3 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的情况,在保证用电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

工艺。

1.4 农网改造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程和规范。

第二章总体要求

2.1 农网改造工程,要注重整体布局和网络结构的优化,应把农网改造纳入电网统一规划。

2.2 农网线路供电半径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400v线路不大于0.5km;10kv线路不大于15km;35kv线路不大于40km;110kv线路不大于150km。

2.3 在供电半径过长或经济发达地区宜增加变电站的布点,以缩短供电半径。长远目标为每乡一座变电站,以保证供电质量,满足发展需要。负荷密度小的地区,在保证电压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前提下,10kv线路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

2.4 在经济发达和有条件的地区,电网改造工作要同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变电站无人值班、无功优化结合起来。暂无条件的也应在结构布局、设备选择等方面予以考虑。

2.5 农网改造后应达到:

2.5.1农网高压综合线损率降到10%以下,低压线损率降到12%以下。

2.5.2变电站10kv侧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100kva及以上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农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达到0.8及以上。

2.5.3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0%及以上,电压允许偏差值应达到:220v允许偏差值十7%--10%;380v允许偏差值十7%—-7%;10kv允许偏差值十7%—-7%;35kv允许偏差值十10%—-10%。

2.5.4城镇地区10kv供电可靠率应达到国家电力公司可靠性中心提出的标准。

2.5.5农网主变容量与配电变压器容量之比宜采用1:2.5,配电变压器容量与用电设备容量之比宜采用1:1.5~1.8。

2.6 输电线路路径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避开行洪、蓄洪区和沼泽、低洼地区,在设计中宜采用经过审定的通用设计或典型设计。

2.7 农网改造工程应尽量利用现有可用设施。

第三章110kv输变电工程

3.1 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应满足10~15年用电发展需要。

3.2 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设计必须符合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3.3 变电站的建设,应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国情,符合农网特点,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搞豪华装修。

第四章35kv输变电工程

4.1 农村变电站的建设应坚持“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向“户外式、小型化、低造价、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方向发展,设计时考虑无人值班。

4.2 设计标准可考虑10年负荷发展要求,一般可按两台主变考虑。

4.3 变电站进出线应尽量考虑两回及以上接线,线路应采用环网结线方式,开环运行,或根据情况采用放射式单结线方式。

4.4 高压侧选用新型熔断器做主变保护方式的,相应的10kv侧保护宜采用反时限重合器配合。

4.5 新建变电站保护宜采用微机保护装置,淘汰综合集控台。

4.6 新上主变必须采用新型节能变压器,高耗能变压器三年内全部更换完毕。

4.7 设备选择应符合总则要求,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宜选用自动化、智能化、无油化、少维护产品。

4.8 导线应选用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样,并留有10年的发展余度,但不得小于70mm’。在负荷较大的地区,推荐使用稀土导线。

4.9 线路杆塔应首选预应力混凝土杆,在运输和施工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部分铁塔。

4.10 标准金具采用国家定型产品,非标准金具必须选用标准钢材并热镀锌。

第五章10kv配网

5.1 农村配电变压器台区应按对、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建设改造。新建和改造的台区,应选用低损耗配电变压器(目前主要是采用sg型和少量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64、73系列高能耗配电变压器要全部更换。

5.2 变压器容量以现有负荷为基础,适当留有余度,新增生活用电变压器,单台容量一般不超过100kva。

5.3 容量在对skva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杆上配置,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落地式安装。宜选用多功能配电柜,不宜再建配电房。

5.4 新建和改造配电变压器台应达到以下安全要求:

5.4.1柱上及屋上安装式变压器底部对地距离不得小于2.5米。

5.4.2落地安装式变压器四周应建围墙(栏),围墙(栏)高度不得小于1.8m,围墙(栏)距变压器的外廓净距不小于0.8m,变压器底座基础应高于当地最大洪水位,但不得小于0.3m。

5.5 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宜采用国家定型的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5.6 低压侧出线导线截面不得小于35mm’(铝线),总开关应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并加装漏电保护器。

5.7 城镇配网应采用环网布置,开网运行的结构。乡村配网以单放射式为主,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

备,应积极推广使用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并留有配网自动化发展的余地。

5.8 墨导线应选用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并留有不少于 5年的发展余度,但应不小于 35mm’,负荷小

的线路末段可选用25mm‘。一般选用裸导线,在城镇或复杂地段可采用绝缘导线。

5.9 负荷密度小、负荷点少和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单相变压器或单、三相混合供电的配电方式。

5.10 线路杆塔在农村一般选用10m及以上、城镇内选用12m及以上预应力水泥电杆。

5.11 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得同杆架设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它线路。

5.12 标准金具采用国家定型产品,非标准金具必须选用标准钢材并热镀锌。

第六章低压配电设施

6.1 低压配电线路布局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考虑村、镇建房规划,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建设、改造。

6.2 低压主干线路按最大工作电流选取导线截面,但不得小于35mm’,分支线不得小于25mm’(铝绞线)。禁止使用单股、破股线和铁线。

6.3 线路架设应符合有关规程要求。电杆一般采用不小于8m的混凝土杆,主干线应采用裸导线,但在村镇内,为保证用电安全,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绝缘线。电杆拉线应装绝缘瓷瓶。

6.4 排灌机井线路推荐使用地埋钱。

6.5 接户线的相线、中性线或保护线应从同一电杆引下,档距不应大于25m,超过时应加接户杆。

6.6 接户线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6mm‘,进户后应加装控制刀闸、熔丝和漏电保护器。进户线必须与通信线、广播线分开进户。进户线穿墙时应装硬质绝缘管,并在户外做滴水弯。

6.7 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得同杆架设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它线路。

第七章无功补偿

7.1 农网无功补偿,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及“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

7.2 变电站宜采用密集型电容补偿,按无功规划进行补偿,无规划的,可按主变容量的10%~15%配置。

7.3 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自动跟踪补偿。

7.4 积极推广无功补偿微机监测和自动投切装置。应采用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的集合式、自愈式电容器。

7.5 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15%配置,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器不应与配电变压器同台架设。

第八章低压计量装置

8.1 亚农户用电必须实行一户一表计费,村镇公用设施用电必须单独装表计费。

8.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电能表,宜采用宽量程电能表,电能表要定期校验。

8.3 电能表应按农户用电负荷合理配置。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按不小于2kw/户考虑。

第九章附则

9.1 各省( ixi、市)电力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9.2 本原则由国家电力公司负责解释。

标签:国家计委,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