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994)

  2003-03-21

以发扬优良传统为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自1934年创立,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60年来,学会在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科学发展,电气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国际电气工程学术交流与使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会发展更加充满蓬勃生机。团结广大电机工程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为繁荣我国电机工程科技新业,为促进电机工程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大家欢聚一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电视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我代表电力工业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国电力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电机工程界的老领导、老前辈、老一辈工程技术专家和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辛勤工作的学会会员、电机工程界广大科技人员和旅居海外的关心、支持我国电力发展的科技人员致以衷心的祝贺和敬意!

值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情况。

中国电力工业已有110余年的历史。在最初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发展缓慢。到1929年,全国仅有发电装机容量 185万 kW,年发电量 43亿 kW·h,全国人均发电量不足10kWh。建国后,用了30年时间,使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kW h,年发电量2566亿kWh。改革开放后,只用了10年时间,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就翻了一番。最近五年间,仅新增部分就超过了改革开放的前近百年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我国电力工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同时期世界各国的发展速度。

到199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829亿元,年发电量 8374亿 kWh,分别相当于1949年的100倍和200倍,超过了1978年3倍。1994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发电量4374亿kWh,比去年同期增长11.31%。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从1949年世界第25位和21位,到1982年上升到世界第6位,1990年达到世界第4位,目前,和处于世界第3位的日本,差距正在缩小。

我国在发展电力工业中,十分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采用实用化的科技成果,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人员培训等,从总体上看,已使我国电力工业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大大缩小,一个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体系已经确立起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在电力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国缺电已持续24年,全国人均用电量水平还较低,特别是还有28个县、1千多个乡、数万个自然村和约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在电力紧张的同时,还存在着电能的严重浪费;在我国电能构成中,水电占24.4%,火电占75%,如何进一步加快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化电能结构,以及如何在以燃煤发电为主要发电形式的情况下,加强环境保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党和国家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为了切实做到电力先行,今后7年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电力弹性系数为1、电力和电量年递增率为8%~9%,1995~1997年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1500万~1700万kW,1998~2000年年均新增容里2000万kW左右。在发展电源的同时,保持电网的同步增长。在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的步伐,实现节能降耗的新的产业能耗结构。这样,到本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3亿kW。在GNP年均按8%~9%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全社会单位产值电耗降低8%~10﹪的前提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缓解严重缺电的局面。同时,消灭无电县,农户通电率达到95%以上,努力实现1000个县达到农村电气化标准(其中,600个县达到初级电气化标准)。把电力企业引向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轨道,大幅度提高电力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电力发展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并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四种机制,推进四项跨世纪科研导向工程和两项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在深化改革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体制改革"二十字"方针,抓紧实施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总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战略。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电力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加强全局观念,搞好宏观调控,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实现电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和根本途径。因此,实现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除电力工业战线职工的努力奋斗外,必须依靠政府各部门、各金融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必须依靠机械、电子、冶金、交通、水利、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工业等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要依靠各行业科技和教育战线的协同作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作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科技团体,不仅是科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政企职能分开,政府职能的转变,学会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位,将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走过60年历程,团结了一大批电机工程界最有权威的老专家和年轻专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学术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它在举办学术会议,编辑出版学术和技术刊物,活跃学术思想,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优化重大科技或工程的宏观决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科技团体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已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相信,学会一定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挥优良传统,为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电力工业综合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学会的改革和发展来了机遇和挑战。学会改革的目标是使学会与挂靠位的关系,从过去的依赖型改变为双向支持型,由全由政府部门包下来的模式,逐步创造条件,改变为自活动,自我发展的科技团体。电力部将继续全力支持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工作,进一步帮助理顺关系,为学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希望电管局、电力局进一步帮助省市电机工程学会理顺关系,为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希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协助解决电力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部和省市电力部门制定电力发展规划,技术政策、装备政策等开展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供决策部门考虑;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发展同国外、境外的学术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来,进一步促进交流与作;开展继续工程教育,举办新技术讲座.提高电机工程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加强科技咨询服务等面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总目标加快改革的步伐,通过有偿服务,增强自主活动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会的实力和凝聚力,把学会建成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团机构。并按朱光亚同志给大家提出的要求去落实。部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改革和发展将给予全力支持。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旺盛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

祝大会圆满成功。

1994-12-05

标签:史大桢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