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50年华诞。在这50年当中,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创业,发奋图强,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
伴随着祖国50年的发展脚步,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从建国之初的近乎零起点,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配电网络,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丰产丰收,以及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纵观中国农村电气化50年发展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为农村电气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经过广大农电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农村电气化得以蓬勃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千禧之年,展望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前景,深感历史责任的重大与艰巨,中国农村电气化充满希望,任重道远。
1 中国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历史
我国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1957年,这也是农村电气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即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村电力主要是利用当地能源,群众自办一些小型电站,解决少数村庄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大电网供用电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郊区。到1957年全国农村用电量达到1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0.6%。
第二阶段,从1958年~1977年,是我国农村电气化的起步阶段,是以农村电力排灌和农村抗灾用电为主的发展阶段。
60年代初,各行各业把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因此,兴建电力排灌工程,抗御旱涝灾害,解决农业用电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的进程,国家加速了农村电气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电的发展又促进了地方"五小工业"的兴起,到1978年全国农村用电量达到了510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
第三阶段,从1978~1987年,农电事业进入建设初级农村电气化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在大规模对农网进行恢复性改造的同时,1983年国务院批准在小水电地区兴建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从此掀起了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高潮。
第四阶段,1988~199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农村电气化县和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工作得到全面推进。节电示范县(先进县)、小型化变电所、县调自动化实用化、农网改造"双加"工程、无人值班变电所、以及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农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简称"双技")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使农网的整体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有这些,为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五阶段,从1998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以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用电秩序,提高农村用电水平为切入点,为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供电质量,国家决定投入180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提出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进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电"两改一同价"三大目标的实施,使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进入了历史性、跨世纪的发展阶段。
2 农村电气化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1)农村用电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的年用电量仅为0.2亿kW·h,占全国总年用电量的0.58%,农村人均用电量为0.05kW·h。经过50年的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4599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53%,人均用电量达到了414kW·h/人·年,人均生活用电量84.44kW·h/人·年。
(2)农村用电范围不断扩大。建国时,农村电力几乎是一片空白,1978年 乡、村、农户通电率分别为86.8%、61.5%、48%,到1998年,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了99.20%、98.10%、96.87%。全国已有4.5万个乡、72万个村、8.5亿农民用上了电。有14个省(市、区)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电。
(3)农村电源开发取得可喜成效。国家在加大电网向农村延伸供电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农村能源发电。以大电网供电为主和农村小水(火)电相结合,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发电等多能互补的农村电源格局已经形成。1998年 全国县及县以下发电设备装机容量4414万kW,占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7700万kW的15.94%,发电量为1057亿kW·h,占全国发电量11577亿kW·h的9.13%,占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的22.98%。
(4)农村电网已具规模。全国县及县以下共有高压线路288万km,低压线路658万km,主、配变压器容量56090万kVA,用电设备31533万kW。逐步形成了以110kV和35(66)kV为骨架的农村电力网络。
(5)农村电气化建设稳步推进。"七五"期间,在以小水电供电为主地区开始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为建设中国式农村电气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1994年国家提出到本世纪末建成1000个电气化县的目标,由此掀起了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新高潮。到1998年全国已建成农村电气化县5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332个。与此同时,为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1994年开始在电力系统开展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几年间集中解决了近600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6)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取得进展。从80年代初开始的技术进步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网的技术水平,农电行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逐步形成系列。多年来,围绕保证农村安全供用电,防止农村人身触电事故,降低农村电能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等方面,加大了对电网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科学的农网规划与结构优化方法,确立了农村变电所模式方案,开发了农网装备技术、农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农电通讯技术、变电所无人值班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以及农网节电技术和安全用电技术,等等。整体上提高了农网的装备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供电。
(7)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农电队伍。形成了从农电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广大农电职工和农村电工的180万农电队伍。人才层次、专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8)农电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电管理机构逐步键全。为适应农电的发展,农电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形成了国家、省、地、县、乡五级农电管理机构。
(9)农电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些年在国家宏观改革整体推进的大环境中,农电企业自身的改革、改组、改造工作得到了加强,企业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变革上了一个新台阶。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在逐步形成,农电企业实体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向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一流的服务已蔚然成风。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宗旨深得人心,全国已有1234个县供电企业达到了"三为"服务标准。
(10)农村电力市场框架初步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大农电企业正在致力于农村电力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3 农村电气化的历史作用
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电气化的发展,解决了广大农民有电用、用好电问题。50年代乡村"夜明珠"的诞生,使中国的农民驱除了黑暗。近些年,随着农村电力充足可靠的供应,家用电器在农村得到了普及,广大农民从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农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年提高,缩小了城乡差别,使农民摆脱贫困,奔向富裕。
(2)农村电气化的发展,解决了农民靠天吃饭问题,保证了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电气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抗旱排涝,农副产品加工提供了保证,也为农业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农村电气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要发展,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而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又离不开电力的有效支持?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从多年来农村用电结构和用电比例的变化中可以看到,
电力已从办电之初的仅供农村照明和排灌用电,而今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得到普及;用电比例从以农村排灌占主导地位,转变为以乡镇企业用电和农民生活用电为主的新的局面。据1998年统计显示:县办工业和乡镇工业用电、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和其它用电量分别占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的58.79%、20.40%和16.96%。这种农村用电结构的变化,标志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4 农村电气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1)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服务宗旨,始终依靠党和政府围绕农村中心工作所制定的方针和政策,这是农电发展的基本方略。农电系统所开展的"三为"服务、"电力扶贫共富工程"、"通电工程"、"送光明工程"以及整顿农村电费工作等,所服务的都是为全社会所关注的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因而获得了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农村电气化工作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使之得以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2)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紧紧依靠各级地方政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村电气化事业涉及到地方的很多部门和利益矛盾,只有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领导,把农电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办电、多形式办电的局面。
(3)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可行的发展政策作保证。我国农电的发展不同于城市电力的发展,根据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国家出台了一些倾斜政策、扶持政策和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和办法有效的推动了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
(4)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县为实体的原则。突出了县级农电部门是农村电气化发展的主力军地位与作用,保证了农村电气化事业扎实而又健康地发展。
(5)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了开发农村电源与发展大电网并举思想。农电初始阶段主要是以兴办小水电、小火电来解决电源问题,今天大电网的不断延伸扩大,向农村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坚持大电网供电为主与农村多种电力资源为有效补充,是中国农村电气化发展的两个有效途径。
(6)农村电气化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科技兴农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需要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在农村电网的建设与管理方面,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网架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自动化技术的引用有效地提高了对电网的管理水平。
培养农电人才和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是农电发展的根本。多年来,广大电业职工和乡村电工为农电发展辛勤工作,担负着农电安全生产和建设发展的任务。在扶贫通电、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等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我国农电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 农村电气化事业肩负的历史责任
(1)农村电气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村电气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别是与城市、与国际相比,差距还很大,农村电气化的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几下以方面:
① 农村电气化水平较低,还有部分地区没有用上电;
② 农电管理体制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三乱"(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需要进一步治理;
③ 农村电网技术含量较低,网架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陈旧,线路迂回,供电质量差,电能损耗高;
④ 农村供用电市场秩序不稳定,农电市场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电价偏高,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用电水平较低。
因此,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努力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电气化,使之在跨世纪中上一个新台阶。
(2)重新认识发展农村电气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战略,并提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实现跨世纪目标时,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千方百计把农村的问题解决好。农村电气化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它关系到9亿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3)明确农村电气化的主要任务。
① 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扩大电网覆盖面,开发农村多种能源,提高农村用电整体水平;
② 落实国发[1999]2号文件要求,理顺并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农电管理体制;
③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电网;
④ 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电力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用户的用电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统一。
6 实现"两改一同价"目标,昂首跨入新世纪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下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个十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电气化事业做为农村和能源两个战略重点,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
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开拓农村用电市场,实现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我们一定要认真实施国务院的部署,推?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一,加速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电力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的调整和变革,是一次制度创新,是解决多年来影响农电发展深层次问题,实现城乡用电同价目标,推动农电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保证和组织保证。
改革重点是县、乡两级的体制上。把直供直管县改为省电力公司的子公司,对趸售县局首先实行代管,然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要加大对乡镇电管站的改革力度,将其改制为县电力企业的派出机构--供电所,为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加快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通过这次大规模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电网的键康状况,降低电网损耗,降低供电成本,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奠定经济基础。
在电网建设与改造中,要特别注意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前农电总体水平相适应,设备选择要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强?五制"要求,千方百计做到不超规模,不超预算,管好资金,用好资金,保证还贷。如期完成年度工程任务,达到峻工、验收和消号。
第三,加强县级电力企业管理。农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县级电力企业管理,在明确县电力企业财产所有权、经营权的基础上,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起公司内部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第四,要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规范与管理。随着供电营业所的成立,将在农村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坚持杜绝"三电"和"三乱"现象。在农村电力营销方面,逐步实行"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并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让农民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和"优质电"。
第五,积极做好城乡用电的同网同价工作。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是两改的最终目标,对此各级农电部门要根据对电网管理权限,明确同价种类和同价范围,严格掌握同价原则;严格规范城乡电价平摊,编制可行的同价实施方案,确保同价的最终实现。
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是伟大光荣的事业,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跨世纪宏伟目标中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农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电气化事业在跨世纪的征程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标签:李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