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上半年工作回眸
对于励精图治、只争朝夕的国家电网公司而言, 时间是宝贵的。弹指之间,2006年悄然过半。面对“年中小考”,国家电网公司自信地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绩单。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集团化运作,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在开拓创新思维的指引下,短短数月时间内,公司呈现全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谋发展,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半年时间,“两个转变”引领着国家电网公司这位巨人步履坚定,足音渐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轮廊逐渐清晰……
理性的目标,扎实的承诺。一系列大动作,公司迎来了“十一五”发展的精彩开局。
电网谋进——科学发展绘蓝图
如果说思路的形成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决断的魄力,那么要将思路变为现实,则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踏实苦干的精神……
1月20日,在公司“两会”上,刘振亚总经理站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翻开了国家电网发展的崭新一页。“十一五”开局之初,国家电网公司结合电网发展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电网发展带动公司发展,以公司发展促进电网又快又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支撑。
6月30日,2006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国土资源部复函,同意国家电网公司百万伏级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变电站、南阳开关站、荆门变电站项目通过用地预审。这标志着百万伏级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试验工程已完全具备开工核准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电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取得重要突破。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指标体系中,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保持GDP年均7.5%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稳健型”的增长,需要坚强电网的强力支撑。专家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至少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要实现电力供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电网建设必须加速进行。
2006年年初,公司针对我国电网发展严重滞后,网架结构薄弱,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电网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根本性转变。这无疑给“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电网发展明确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说思路的形成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决断的魄力,那么将思路变为现实,则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踏实苦干的精神。
半年来,公司加大电网项目投资和开工规模,积极与各方沟通,克服工程前期工作难度大等困难,为电网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司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共14项,建设规划为线路2905千米、变电容量1275万千伏安。公司2006年重点开展前期工作的122个项目中,已完成可研设计118项,取得环评批复74项。
把公司和电网的发展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公司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实践。在刚刚过去的五个多月中,国家电网公司分别与公司经营区域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共商电网发展大计,并同他们结成促进“十一五”电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政企形成合力,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乘势而起,厚积薄发。国家电网公司践行承诺,将电网的“十一五”发展从理念规划落实为具体行动。公司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主动寻求外在发展动力,不断追求更高工作标准和工作水平。
上半年,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6.43亿元。其中,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581.73亿元,占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88.62%;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14551千米、变电容量5708万千伏安,分别完成里程碑计划的105.3%和137.3%;开工220千伏及以上线路13120千米,变电容量8169万千伏安,分别完成里程碑计划的127.09%和135.50%,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建项目快马加鞭。阳城送出加强联网工程、岳阳变电站工程、华北石北输变电工程、北京城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安徽马鞍山大跨越工程等迎峰度夏工程全部按期投产,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缓解用电紧张状况,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高压建设蓄势待发。公司在做好特高压规划,积极开展特高压论证、研究及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推进特高压工程前期和项目核准工作。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硕果累累,取得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意义的重要成果。
公司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重点输电项目。完成了31个重点城市的电网规划;配合三峡地下电站进度安排,组织协调三峡地下电站电能在华中、华北、华东电网分配与消纳;综合改造葛沪直流工程,实现地下电站电能在华东电网的消纳;利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晋东南—荆门特高压试验工程,实现地下电站电能在华北电网的消纳;完成了内蒙古锡盟地区坑口电厂、宁夏宁东煤电基地、福建宁德核电等大型电源项目输电系统规划设计评审工作……
未来电网发展的恢宏蓝图正在绘就。
管理跃升——内外兼修聚实力
短短半年内,国家电网人理清思路、自我加压,一系列实干之举接连出台……
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要完成“十一五”末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奋斗目标,管理水平现代化是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却并不平坦。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粗放式管理思路影响,公司管理尚有一些问题和不足:管理基础薄弱,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资产回报水平不高,电网发展资金不足……对于一个有志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如何在谋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发展质量,国家电网公司认识清晰,决心坚定。
年初的公司“两会”上,刘振亚总经理强调: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全面整合资源,实现资产优良和运营高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需要。
作为2006年公司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成为解决公司管理问题的关键。
短短半年内,国家电网人理清思路、自我加压,一系列实干之举接连出台。
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完善。公司建立健全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和规范,积极探索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开展案件查处和效能监察。全面部署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环节,扎实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高度重视共青团和工会工作,完善职代会制度,认真办理职工代表提案和建议。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了公司内部和谐和队伍稳定。
集中规模招标工作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配合典型设计,公司总部共组织了4批集中规模招标和2批特殊招标,累计中标金额为127.6亿元,与投资概算相比节约了9.7亿元,初步实现了系统资源的有效整合,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科技工作借助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整体运作能力和水平,以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为先导的科研和推广工作相继完成。半年来,公司制定相关办法,从建设组织体系和制度入手,规范科技日常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并对群众性创新活动、科技工作评价和科技公共平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各直属科研单位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更为明晰,公司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更为完善。
信息化建设思路明确,稳步推进。随着“SG186工程”启动,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开始实施。公司借助“外脑”,积极开展对外咨询,采取“续、并、缓、停”等具体措施,全面指导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对于其推进力度,外部人士的感触或许最具说服力:它不仅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乃至整个电网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已经震动了服务于电力行业的部分IT厂商、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等产品供应商。
公司加快金融资产整合,努力构建以财务、财险、寿险、信托、证券等业务为核心的金融平台,提高资产运作效率,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实,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基本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逐步确立,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售电量79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税337.4亿元,同比增长19.8%;净资产收益率1.29%,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56次,同比提高0.5次;资产负债率61.04%,较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线损率5.8%,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应收电费101.8亿元,较年初下降18亿元。
服务纵深——恪尽职守展新姿
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一个国有特大型能源供应企业的基本定位……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大声说,“请媒体朋友们留下来,我有话要讲。今天我们签署的会谈纪要,不仅关系着重庆经济发展,而且涉及到目前15.3万户无电农户。我们今天的签字,标志着无电农户用上电的愿望将在今年底之前实现。设身处地想想,那些还在点油灯的农户该是何等高兴。”此时,记者们纷纷重新打开手中的照相机,闪光灯频频闪动。一位重庆记者小声说:“我看到王市长眼睛里的泪光。”
这是4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与重庆市签署“户户通电”工程会谈纪要仪式结束后出现的动人一幕。
作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在经营区域内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总投资规模约236亿元, 其中50%的资金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筹措。
“户户通电”这项利民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评价,这项切实履行电力普遍服务责任的工程,也是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是公司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电网公司“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国有特大型能源供应企业的基本定位。
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及保障能源安全开拓出新的空间。3月21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6月1日,蒙古国向中国送电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协议在北京签署。除此之外,公司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也全面启动。
服务客户需求,确保电力可靠供应是电网企业的重要使命。随着夏季用电负荷高峰的到来,公司组织各级调度机构开展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电网安全度夏。圆满完成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通车供电任务。配合三峡围堰爆破,认真准备预案,尽量控制和减少围堰爆破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同时,全力应对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面对山东威海地区、东北通辽地区暴风雪灾害以及福建特大暴雨灾害等,全力抢险救灾,恢复供电。
服务经济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三公”调度是构建和谐电力市场和生产秩序的重要措施。纵观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缓和态势,协调各市场主体利益关系难度加大等问题随之凸现。公司高度重视“三公”调度工作,坚持团结治网,主动加强网厂协调和信息发布,积极为发电企业服务;坚持科学调度和优化调度,充分发挥现有发输电设备能力,大力推动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引导电力客户错峰避峰……优质服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电力监管机构、发电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责任重大。今年上半年,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国家电网公司将服务的理念和行动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3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中央企业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引起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好评。温家宝总理专门批示:“这件事办得好。企业要向社会负责,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为给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优质服务,1月26日,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08奥运合作伙伴。此后的半年时间,奥运工程始终伴随着公司发展的轨迹。5月27日,国家电网“新北京、新奥运、新电力”优质服务工程在北京全面启动。公司制定了周密的奥运保电方案,加强和完善京津唐电网网架,在市区配套建设500千伏变电站,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供电保障。
半年来,公司上下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工作的规律和途径,自觉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公司新时期的发展内涵被重新诠释,服务促发展的新纪元由此开启。
精彩之笔写开局,千帆齐发著华章。赢得开门红之后,公司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激情满怀地去迎取更大的胜利。
标签:两个转变,国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