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安徽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户户通电”工程。
“户户通电”工程共投入资金2977万,完成通电户数10742户,涉及乡镇425个、行政村2900个,惠及15130人。实现了无电农户多年的夙愿。省公司被国网公司授予先进省公司、4个县公司授予先进县公司称号。
二、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
17个市供电公司均已完成了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并通过了市发改委或市“两改一同价”领导小组组织的整体验收。
我省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规模15亿元,工程涉及17个市公司和72个县级供电企业。分类项目投资规模为:110千伏及以上工程资金计划5.6133亿元,35千伏工程资金计划3.3489亿元,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资金计划6.0378亿元。
三、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2004年安徽省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已实行同价,但其他类别的用电价格还存在不小的差别。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电价的全面统一,省公司积极配合做好同价测算工作,并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调研。2006年7月实现全省城乡其他类别用电同网同价,至此我省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全面完成。
四、全面建立农电用工新机制
各县公司全部按新机制规范了县公司、阳光公司、农电工三方关系,解决了合法用工和农电工待遇增长的问题;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工伤保险的社会统筹工作。试行农电工的岗薪工资制度,建立分级考核和激励的机制。供电所梯级晋阶、标准化作业流程,被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推行。
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序幕拉开
2006年全面完成县公司农网“十一五”规划编审工作;完成对72个县公司“十一五”农网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评审修订,提高了农网“十一五”规划质量,为科学建设农村电网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有5个国家电网公司试点新农村电气化村和16个省公司试点新农村电气化村单位。
六、推行农电差别化管理试行副处级县公司的试点工作
实行业绩分类管理;开展同业对标,树立管理标杆、推广典型经验、带动整体快速发展;试行副处级县公司的试点工作;2006年创建了芜湖“国一流”县公司一个、宁国、桐城等“省一流”县公司四个;全省农电差别化管理、梯级分布的格局已经形成。
七、强化线损管理成效显著
坚持不懈开展农电线损四分管理,推行线损责任制考核,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截至2006年10月,售电量达到1855875万千瓦时,电费回收率100%,应收电费余额8269万元,利润2.8亿元,农电综合线损率7.72%,较上年下降0.89%,仅此项提高企业绩效1亿元左右。
八、农电生产规范化管理更加深入
已经形成以调度、变电、线路、修试、计量为核心的规范化考核体系,全省有584座变电站达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占总数80%,其中无人值班变电站148座。51个公司调度所通过市公司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64个县公司调度所通过实用化验收。
九、科技进步硕果累累
有44个县公司建设了县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县公司全面建成了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导创新了35千伏组合变电站建设模式,有3种12个35千伏变电站模式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库,2种4个农网110千伏变电站模式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库,即将在全国推广。
十、农电素质工程扎实推进
省公司加大农电队伍培训力度,提高了农电队伍整体素质。
2006年我省农电参加国网公司安全知识调考取得总分第二名,其中乡镇供电所所长调考获得第一名、县公司负责人调考获得第四名;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农电“95598”人员、供电所长和农电工岗位知识及技能调考,均取得较好成绩。
标签:安徽,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