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网的用户侧,智能电表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智能电网的存在。在不久的未来,它或许将在每一个智能型家庭中发挥两个至为重要的作用:一曰开源;二曰节流。开源,就是让自家屋顶的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接入到家庭用电的负荷中或并入大电网里,称之为分布式能源发电;节流,就是让自家的电器不要在高电价时乱用电,低电价时不用电,称之为削峰填谷。总而言之,智能电表是个用电管家,这个管家好不好使,关键在技术标准上有没有障碍,电价体制上有没有限制。
11月5日,在中国电力科学院网站上公布的一条信息显示,中国电科院将承担首批智能电能表样品的全性能检测工作。从这条信息中可以看到,检测工作将是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智能电能表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从下一步发展来看,送检合格的智能电表或许将在不久的未来转入批量生产。
企业标准早已设立
事实上,国网有关智能电表的一系列标准早已出台,并在送检的有关生产企业中得到执行。记者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到,国网组织编制的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共有12个,其中包括《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等。
参与标准起草的单位则多达13个,除了国网下属的电科院外,不乏地方省网分公司的身影。据了解,早在2008年9月,国网就启动了有关智能电表的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去年到今年,该标准化建设工作一直在讨论、修改、完善和审议中不断推进,直至今年7月17日,最终形成“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企业标准送审稿。7月21日,国网营销部、科技部和智能电网部在北京联合审议通过了“电能表型式、功能和技术规范”系列标准。
在11月2日~3日“2009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表示,国网目前正在编制的有关智能电网的标准达到197个之多,而且将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告一段落。
“我们送检的样品是完全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的。”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瑞”)一位刘姓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据他介绍,所有参加本次检测的样表全部实行“盲检”,即表身不贴铭牌等任何可能透露该表生产企业信息的标志,外观上看一模一样,以达到检测工作的公平公正。
部分企业没有参与
10月11日,据有关媒体报道,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电气”)成功研制出了智能电表样机。报道说该智能电表集成微电子、计算机芯片、无线通信网络等众多新技术,并能够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远程控制家中电器。那么北辰电气是否也参与了首批智能电表样品送检工作?
“我们没有参与这次送检工作。”北辰电气负责智能电表研发项目的副总工程师王轩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说道。王轩表示,北辰电气的智能电表样机是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的。
王轩向记者透露,今年底有关智能电表的行业标准可能会出台。他表示自己手头上有12个有关智能电表的系列标准的草案,并且公司派出了技术人员参与有关标准的讨论和修订工作。北辰电气生产智能电表样品所执行的标准或许就是以此为基准的。
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内生产智能电表的企业并不算多,做得比较好的有南瑞、北辰、威胜、许继等几家,至于哪些企业参与了送检工作目前还不得而知。
批量生产不成问题
“智能电表的标准我们以前就编制了,不过现在都统一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下。” 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向记者说道。刘永东指出,企业标准还需要广泛地征求意见,并由行业内的众多企业参与讨论和修订,最终才能上升为行业标准。
据了解,早在2007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多功能电能表》和《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两个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分别为“DL/T 614-2007”和“DL/T 645-2007”。此外还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多功能电能表特殊要求》(GB/T 17215.301-2007)等国家标准。
“现在的标准在众多功能要求上与以前的标准都有所区别。”上述国电南瑞的刘姓负责人介绍道。他同时表示,智能电表的批量生产现在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样品检测合格后还需进行CMC认证,即针对企业的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认证。
已经投入试点使用
11月5日,浙江海盐供电局在该县的南塘琴园推出了一个智能用电服务系统。上个月,海盐供电局在该县通元镇韩家桥的“风”“光”互补发电并网工程就已投入运行。
“‘风’‘光’互补并网工程包括1000瓦的光伏发电和500瓦的风力发电,都是装在用户现场。”海盐供电局科技与通信中心主任徐光年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说道。据介绍,在该工程中使用了双向的电表测量技术,既可记录用户取自电网的电量,也可记录用户自身所发出的电量。
据了解,这次投运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有30多种服务内容,如手机摇控做饭、预付水电费、家用电器控制等,“试点现场安装了有关单位研制的智能电表”,徐光年说道。据国网有关人士透露,海盐是国网进行智能电网试点的城市之一。
华北电力大学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华向记者透露,目前进行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城市还有海宁和苏州等。加上明年将亮相上海世博会的智能电网综合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电网的试点城市集中在苏杭一带。张建华认为苏杭地区良好的电力基础设施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方便。
需要破解两大难题
记者在国网发布的《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中看到,该类型智能电表应具有有功、无功电能计量、分时计量、存储电量数据等计量功能,双向最大需量、分时段最大需量及其时间的测量功能,事件记录和负荷记录功能,红外和RS485通信功能等。
在智能电表的众多功能里边,通信功能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没有通信技术的支持,海盐供电局智能用电服务系统中的众多服务内容将不可能实现。“我们现在是通过配电载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徐光年介绍道。据了解,配电载波不需要对现有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只需在线路两端加上相应的芯片装置,就能实现数据的耦合,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
张建华指出,配电载波相对于光纤来说价格比较低廉,尽管如此,这种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仍然需要不菲的费用。另一方面,电力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使用配电载波,信号衰减也将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难题。
“现在的问题并不主要在技术上,关键是电价。”上述国电南瑞的刘姓负责人说道。他指出,如果没有浮动式电价,老百姓很难有使用智能电表的兴趣。虽然目前在扬州、海盐等地实行的是峰谷时段电价,但王轩认为峰谷电价和浮动电价是不一样的概念:“浮动式电价就像股票一样,股价低时大家都买进,髙时就卖出。低电价时大家会多用电,高电价时就会少用电。”
看起来,智能电表就像一个微型的交易平台,通过需求侧响应来控制负荷,从而达到节能和让普通居民得到实惠的目的。
标签:智能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