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在江苏省南部部分集镇、商阜出现了用电灯照明;
1919年,在天津地区的宁河县芦台镇出现了为乡镇和农村供电的芦台企业电灯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向乡镇和农村供电的小火电。
1924年(民国十三年)2月11日,江苏震华电厂2台3200千瓦发电机组在江苏武进县戚墅堰建成发电。同年6月,震华电厂在武进县定西乡(今湖塘乡)试办电力灌溉。这是国内电力灌溉的开始,是进一步把电力用于农业生产。
1930年,江苏的吴县已形成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县境的农村电力网。
自二十世纪初,在南方沿海,长江两岸,大城市远郊有些照明用电后,江苏戚墅堰电厂建设了电力排灌站,吉林前郭上海郊区等也开始了农电灌溉用电。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山区开始发展小水电,供山村照明。
从全国看,农村只是零星的个别地区用上电,农村电源多是小柴油发电机,小水电站和小发电厂。
截止到1949年底,经过二十八年发展,农业用电只有2000万千瓦时,占全国总年用电量的0.58%,农村人均用电量为0.05千瓦时,只有26座小水电站,装机2800千瓦。
标签:1949年之前,农村电气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