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转变——寻找电力发展新航标

  2010-04-08

在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代表,就各自所熟悉领域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表了看法。

■ 从经济结构调整看转变

经济结构调整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余斌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究竟都涉及哪些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受国务院委托,在2009年动用全中心的力量,做了一年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我们认为,从“十二五”开始,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未来我们要把这种增长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扩张。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讲,过去出口、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更大。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转变为更多地依赖消费,是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最核心的问题。

从供给的角度讲,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未来,动力应主要来自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最核心的成就是把一个供不应求、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的国家建设成了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过去30年中国经济能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未来我们靠什么?我国在工业制造业领域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但是这一空间是有限的,更加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

温总理将加快服务业发展看作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他说,2010年我国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又叫生产型服务业,主要有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又叫生活型服务业,2010年重点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这些都是目前服务业的短板。

第三个转变是,从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增长,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非常重要的领域。过去我国走的是一条资源高消耗、高投入,环境高污染的道路,我国靠这条路形成了竞争优势,把产品卖向了全世界。今天我们要逐步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增长道路。

第四个转变是,在产业链中、低端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转变到在产业链中、高端提高竞争能力和形成竞争优势。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李克强副总理讲到的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 从中外电力发展看转变

工业化决定

我国电力装机持续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王志轩

通过比较各国电力发展情况,我认为中国发展电力工业应了解这样几个事实。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力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阶段,我国装机总量和人均装机量较快增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更是增强了装机增长的需求动力。因此,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前,我国电力装机增长的趋势将持续。

电力结构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极大地保证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安全。和美国比,我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更高,美国不到10%,我国是18%。所以各国不同的装机结构是基于本国能源安全和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为改善电力结构,应在保障电力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发电,这个决定不能够脱离中国的国情。如果中国脱离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我国能源安全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

我国正面临高能源价格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以低能源价格完成工业化的时代一不去返,中国必须在高能源价格的约束下完成工业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必然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挑战,如原料高成本、环境保护等。

美国在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案》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确保能源价格不高涨,这也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能源的价格变高,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变大,会增加成本,与此同时却仍要发展。可以说,电价不涨,电力工业就没有办法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如果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电价。

“十二五”期间,电力节能减排还要继续加大力度。不过,在要求电力工业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非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也应成为重点。结构调整、清洁生产、协调控污应成为“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

■ 从全球气候变化看转变

低碳道路势在必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韩文科

气侯变化问题对我国能源的影响是深远的,影响到我国能源今后怎么走。简单来说,就是能源如何实现转型,如何实现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型,从而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高碳、再低碳,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要走的途径是一边发展、一边降低碳排放,一边发展、一边治理污染,彼此发展的过程不一样。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现在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发达国家虽然在过去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但是现在他们基本上处于排放不增长的阶段,很多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量甚至是负增长。但是我国恰恰相反,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增长很快,现在平均每年增加2亿吨标煤左右。第二个趋势是,2020年以后,世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高峰,此后就不再增长了。但是根据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现在经济发展的态势,到2020年或2030年,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恰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两个趋势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对我国今后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非常不利。从长远来讲,我国必须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下来。到2050年的时候,如果我国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国就可以营造比较好的国际环境。

要达到这个目标,从政策方面来看,第一,我们要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清醒认识;第二,尽可能地消除低碳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国际合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对我国未来的能源转型和低碳排放划了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到2020年。第一个15年,虽然碳排放总量在快速增长,但是强度可以快速下降,所以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单位排放强度下降的指标。如果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可以实现,对总量增长就能够有所控制。第二个阶段是2020年到2035年,这15年我国要实现能源转型,能源要多元化。所谓多元化,就是能源不能光依靠煤炭等高碳能源,还要转向清洁能源,要在清洁能源方面有实质性转移,二氧化碳排放在此期间要接近峰值。第三个阶段是2035年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要逐年下降。

从能源转型的角度看,我认为比较好的情况就是高碳能源比例能够极度压缩,到2050年降到36%。很多人认为降到这一比例太困难了,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此外,我国油气消费量要提升,排放比较少的清洁能源要上升。最关键的就是核能、可再生这些清洁能源的发展,总比要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上述转型道路非常艰巨,我们必须付出极大努力。

■ 从核电技术发展看转变

推动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炳华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我有三点思考和体会。

第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标准,形成品牌。这是我们“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自主化依托项目,建成四个反应堆;第二步,在沿海内陆形成标准化设计,建造10台机组;第三步,在这两个基础上,要把我们正在自主研发的CAP1400核电站、CAP1700核电站搞出来。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造、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道路。

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健康发展。企业是核电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必须在战略掌控、安全监督、政策扶持、优化集成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0年来,我国核电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到以核养核、滚动发展,再到融核于电、以电促核,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核电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按照政府主导、深化改革、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更加开放、高效的管理体制,既有国家意志又有市场活力的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要打造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围绕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积极实现设备国产化,在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五大环节,进一步整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发,核电企业发展的路线是创新、创造和创意,其中创造是最重要的。同时,提高关键设备的制造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管理能力,充实核电的建设安装力量;构建核电站运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 从财税政策制定看转变

推出资源税正逢其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有一个经济手段可以化解我国当前在粗放式发展过程里,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在比价过程里价位过低的问题——推出资源税负。它的涵义就是把资源的价位向上调,使其再多一个税负。资源税负是一个经济参数,它是跟公平竞争机制融合在一起的。它会有什么促进效应呢?

首先,在资源开发环节,对资源税的改革能促使资源开发企业提高回采率。我国现在的资源回采率极低。例如,煤炭的回采率一般在20%左右,和国际水平相比差一大截。提高回采率的办法就是加一个参数,就是增加税负,导致不回采就不合算。除了提高回采率,资源税还应该能够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促使实际开采条件、矿藏条件、交通条件都不一样的矿山,级差收益被调走,从而为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设置这样一个环节后,企业肯定会千方百计消化这个负担,来维持或者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个负担不可能被企业完全吸收掉,这样,成本就会进一步传导。

我认为,资源税是间接税。增加这个税负以后,成本肯定会往中下游传导。资源产品的价位向上调,并从上游向中下游传导后,生产者、消费者也会有不同反应:中下游的生产厂家拿到了更贵的原材料,刺激他们努力节能降耗。如果再配合公平竞争的环境,所有企业都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即大力节能降耗。大家会千方百计地开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产品、工艺和技术,而这正是政府想做的。

资源税的改革已经讨论若干年,但是2006、2007年由于物价上升,这一改革被暂时搁浅。等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扑朔迷离,政府注意力又集中在判断形势上。只有到2009年,我国经济顺利转入上行轨道后,这个机会才重新出现。如果这次再不抓住,什么时候再出现就不容易判断了。

我已经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里都提到了推进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方面,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转变,电力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