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空心村”用电难题
加快推进新农村供电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户户通电”、“村村通路”、“家电下乡”等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迁村腾地”及各项政策的促进下,一大部分农民增收致富后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更为强烈,“衣食住行”中排行第三的“住”在当前农民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少农户居住的房屋从以往的偏远村庄有个容身之处的平房(瓦房)到现在沿着公路或交通便利地方的一幢幢拨地而起的二、三层的小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成的居民点颇为壮观。然而,不少村组都有一些因为经济困难等原因无力改变现状的村民则继续居住在原来的村庄内,渐渐形成了一座座“空心村”,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目前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广大农村地区已呈燎原之势。
这种状况导致老河口供电公司一方面为解决村民新建住宅用电而新增供电台区,延伸低压线路,投资不小;另一方面是“空心村”内尚有星星点点的几户村民,原有的供电线路、设备继续投用,几乎是空载运行,浪费严重。不少接户线、进户线随着房屋的拆迁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存在安全隐患。这两种情况愈演愈烈,引起了湖北省老河口供电公司的高度关注。
“空心村”用电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破解“空心村”用电难题将长期存在基层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需要供电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启迪集体智慧,寻求破解之道。
“空心村”用电问题的形成及现状
自2000年后,湖北省老河口市逐渐富裕的农民开始建造新房,在老河口市广大农村形成了一股建房热潮。以老河口市薛集镇为例,薛集镇现有22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村组都已经涉及到村民搬迁新建住宅的情况,由此导致的“空心村”用电问题普遍存在。
在薛集镇王岗村7组的农户刘五斤老宅的破墙上,挂着的铁质表箱上面的分别刻着6位客户的名字,如今仅为刘五斤一家供电。五户邻居已搬到300米外的公路沿线的新房居住。这个几年前曾经居住着60多户人家、占地面积120亩的自然村,如今只剩下几间老旧的房屋显得空空荡荡。村民搬走后,便将老宅拆掉,低压接户线、进户线、表箱无处固定,甚至连“寄人篱下”的地方都没有。从电杆到刘五斤家130米的照明线路全靠几处木杆支撑,且在麦地、菜园里穿行。正在菜园拨草的刘开合向笔者反映,途经菜园的电线高度不足2.5米,接头多,给自家种菜带来麻烦。架设在王岗村七组老营中近0.6千米的低压线路,目前仅供尚未搬出村庄的5户人家照明用电。低压线路所带的照明用户,月抄见电量不超过50千瓦时。薛集镇陈庙村3#供电台区,在拆除以前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月抄见电量不足100千瓦时,线损率在50%左右,容量为30千伏安的配变每月仅变损电量就有200多千瓦时,毫无效益可言。目前,薛集供电所有4处供电台区,因村民集体搬迁几乎快成了“专变”。
薛集镇赵岗村老营曾经是居住着210多户农户的大村庄,占地面积近1000亩,村民陆续搬迁后目前仅剩60余户村民。低压接户线、进户线因为房屋拆除无处安放的情况比比皆是,安全隐患多,用电故障多,线路运行环境恶劣,发生人身触电伤害事故风险高。我们实地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在公路沿线的宅基已经满足不了村民搬迁的情况下,赵岗村在离公路400米左右的田地里新规划了两处宅基地供村民建房,新规划的宅基地目前还没有通电、通路、通水等基础设施。村民赵显勇在这里最先盖起了房子,由于附近没有电源点,从公路上到新房这段距离,他自架“电网”,一共立了九根木杆,在铁丝上附400多米的护套线,勉强用上了电。赵显勇说,在盖房和装修的时候,由于电压低,只好用发电机发电,发电仅买柴油就花了300多元,装修房屋时又买了40元的汽油用于发电。现在花了很大劲用上的电也就只能看个电视,照个明,家里其他的电器基本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赵显勇的妻子在渠边洗衣服,她接过话茬说,家里买的电磁炉、电水壶、洗衣机在家搁了一年,刚住过来很不适应,慢慢现在也习惯了。笔者问赵显勇,如果旁边再有其他农户盖房子,因为没有电,搭你的电用,行不行。他摇了摇头,摆摆手说,肯定不行,电线细,又这么远,很容易出现问题,再说了人家盖房,自己会想办法。笔者又问,这一排房子啥时候能全部盖起,赵显勇说,村民盖房子是陆陆续续的,现在是村里统一先给每户批地基,一些农户常年出门打工,批的地基先放着。如果快一点的话也得两三年,我家的情况是儿子成家急等着新房,所以就最先建起了新房。住在这里,盼望像公路旁其他农户一样,能够正常的使用各种电器。
负责赵岗村用电管理工作的薛集供电营业所农电工李永久告诉笔者:“由于村民纷纷建房,表后线私拉乱接的情况很厉害,防不胜防,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可能不让村民用电,如果强行将这样的线路全部停掉也不现实,容易激化矛盾,仅口头解释宣传工作,村民根本不理会,这样的情况不解决,安全隐患很大。”
在薛集镇张岗村四、五组、留在村内的农户仅有10多户,新房继续建在原村庄内,其他40多户迁建至离村400米远的公路旁,原来供50余户用电的低压线路继续保留,搬出村的40多户村民的用电成了问题,私拉乱拉现象极为严重,几十根护套线沿着麦地上空,从老宅往村民的新房里拉,密如蜘蛛网,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停电是常有的事。后来在薛集供电所延伸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后,这种情况暂时得到了解决。
在薛集镇许多村组,由于村民部分搬迁后造成供电范围越摊越大,老村庄内随着村民的搬迁,杂草野树丛生,树障隐患突出,数百米的低压线路所带用户月抄见电量只有区区几十千瓦时至一、二百千瓦时,低压线路穿行在“无人区”内,维护量大,效益却十分有限,令不少基层农电管理人员十分头疼。
整村整组村民集体搬迁,用电情况如何?以薛集镇陈庙村为例,陈庙村新建住房的农户超过了270户,占到该村农户数的80%以上。按照该村的新农村规划,陈庙村原有的3个自然村在不久后即将消失,所有农户将迁移至新的居民点中,陈庙村在居民点内安装了路灯,自来水管网等生活基础设施,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修建了完善的排水设施。
2005年至今,老河口供电公司根据陈庙村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陆续对陈庙村中低压电网进行了三次改造,累计改造10千伏线路0.4千米,配变增容130千伏安,改造0.4千伏线路2.1千米,改造接户线2.4千米,几乎在农网改造之后将陈庙村的中低压电网又重新改造了一遍。
陈庙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电网建设较为容易,供电企业进行电网改造主要是更换大截面导线和配变增容,解决村民用电问题易于操作。目前陈庙村一组43户村民已全部完成了搬迁,迁建形成的居民点由陈庙1#台区供电,原有的陈庙3#供电台区随着村民的集体搬迁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2010年元月,薛集供电所对其进行了拆除。6月11日,笔者来到陈庙村一组,老村庄内仍然居住着几户村民,头发花白的陈大娘看见笔者,连忙问道:“啥时候再给我们接电?”陈大娘的儿子已经在新建的居民点内建了新房,但是陈大娘仍然固执的坚守在老宅内,不让家人拆掉老宅,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故土难离呀。陈庙村村主任陈本雪告诉笔者:“一组村民搬迁后,老营腾出的土地约有120亩,新建居民点仅占地50亩,这几户没有搬走的,全是老年人,各家在路边都建有新房。迁村腾地是国家政策,大势所趋,土地整理工作村里已开了动员会,马上就要具体实施。”
薛集镇22个行政村中,像陈庙村这样有新农村规划,并严格执行的村组不多,笔者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村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的村组不少。一些村民沿道路建房,一些村民则因为公路边无宅基,便将新房建在了自家的地里,这种情况在薛集镇张岗村、秦集村尤为突出。村民兴建房屋遍地开花,村组建房规划不科学,新房非常分散,给安全经济可靠供电带来难题。
“空心村”用电问题解决方法初探
据了解,“空心村”现象目前在我国广大平原地区普遍存在, “空心村”治理工作也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之一,但并非无药可治。时至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空心村”的解决,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为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达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指导农民建造节地、节能和功能配置合理的住宅,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解决因“空心村”而导致 “空心村”用电问题,供电企业应主动参与其中,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村组居民点建设规划,做好电网规划和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对于建新房不拆旧房,继续在旧房内居住生活的村民,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建新房不拆旧房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此项法律规定,旧房属违法建筑,应予拆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供电企业继续对其供电的合法性存在质疑。
为了解决迁建户的供电问题,老河口供电公司每年都要进行新增供电台区或延伸低压供电线路的改造工作,目前需要进行低压电网建设的村组很多,工程投资巨大。2005年至今,老河口薛集供电所共新增供电台区8处,配变容量共计500千伏安,累计改造供电台区13处,增容850千伏安,共惠及农户3800余户,相对于薛集镇22个行政村,近10000户的农村居民用户,已经进行的改造工作还远远不够。对于“空心村”导致的供电安全隐患多,村民搬出老村建房后距离电源点远、低电压问题,供电企业需要着眼标本兼治的措施,多渠道开展工作,切实推动 “空心村”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空心村”用电问题将长期存在于基层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给基层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题,其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供电企业可以对经过连续迁建房屋,仅剩几户的农户的村组,配合村组及相关各个职能部门,落实推动搬迁工作的可行性方案,争取早日将空载运行的配变或低压供电线路退出运行。对于沿路村民建房形成新的居民点,配合村组做好电网规划,为以后的发展保留裕度,做到科学合理规划电网结构,忌搞添油战术,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配变布局不合理,线径细低电压等问题,解决既有问题,提高农网水平。对于部分村组由于村民搬迁,用电户数逐年不断减少,用电负荷逐年下降的台区,为确保有效利用电网改造资金,不宜再进行改造,视其发展情况再行处理。
标签:空心村,用电问题,老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