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调查】智能生活有啥不同?

作者:王玮玲  2010-08-05

智能生活 梦想成真

——重庆国内首批上千户智能用电小区调查

调查动机

7月13日,全国首批上千户智能用电小区在重庆竣工。对于重庆渝北区加新沁园、富抱泉两个小区的上千户居民来说,他们已经成为最先过上“智能用电”生活的幸运儿。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了这两个总体规模超千户的智能小区,和这些小区居民一起体验智能生活。

智能生活有啥不同?

一块屏幕,轻轻一点,遥控所有电器;一个平台,随时登录,指挥家电洗衣做饭;一台终端,按键选择,缴费、报警轻松搞定;一根电桩,插上导线,电动车快速充电……智能生活就是这样与众不同。

7月15日,记者随三三两两的市民来到重庆渝北区的加新沁园小区,亲身体验,感受智能用电的生活到底有啥不同?

一块小屏幕能遥控所有电器。在该小区5栋201李先生家中,门廊处一部9英寸大小类似可视电话的装置首先映入眼帘。“它就是智能交互终端,整个智能用电的核心。通过它,就可以操作家里所有的电器。”李先生边介绍边进行演示。他对着智能交互终端的集成触摸屏,轻轻一点,窗帘慢慢拉开。随后,他又点击触摸屏,开启了家里的空调、电视、音响和热水器……“通过这台终端,我们还可以任意调节空调和热水器的温度。”

据李先生介绍,除了这块操作屏幕,智能小区的住户同样可以通过电视,用遥控器完成上述操作。如果外出办事,还可以拨打一个特定电话,然后根据语音提示进行按键选择,对家电发出工作指令。

据了解,这些功能除了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实现之外,还需要以智能家电为依托。如果住户家里没有智能家电,仅需要安装一个智能插座便可以实现普通家电的智能转化,而这种智能插座的单价只比普通插座高10元~20元。

平台登录指挥家电洗衣做饭。若住户出门在外,想遥控家中电器的话,除了拨打电话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电力公司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想启动家里的电器,只需要登录这个平台。”通过自家的电脑,热心的李先生打开了专门的网页后,向记者模拟演示了远程控制家电的程序。“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可以看到家中的用电实时数据。如果此时正值用电低谷,电价不高,我就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电锅开始炖汤,回到家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

李先生称,网络平台除了可以远程控制家电之外,还可以实现很多便民功能。打开“社区服务”的“物管报修”链接,填上报修原因、地点,并确定时间,提交申请,回家时就有物业管理人员在家门口等着了。打开“家政服务”链接,点击“住家保姆”,就会发现有不少保姆可供选择,其所属的家政公司、年龄、经验、价格,一目了然,挑选满意后,约好时间、地点,留个电话号码就可以了。

通过终端报警、缴费轻松搞定。在李先生家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可移动的按扭,李先生说:“如果你在家里遇到危险,只需按下它,就可以迅速地把求救信息发到相关部门。”

走出李先生家的房门,他的手机发出“嘟嘟”的报警铃声,原来家里的安保系统监视到屋里有异常情况。他说,如果家里出现陌生人、浓烟、漏水和漏气等情况,智能安保系统会自动报警,把信号传到物业管理中心,或业主手机上,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据了解,这些全方位的安防服务,同样也是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实现的。除此以外,它还可以为住户提供用电提示、医疗、缴费、周边商场折扣、网上购物等便民服务类信息。

车库充电桩实现电动车充电。在小区车库内,整齐排列着15台类似ATM取款机的白色装置,那便是电动汽车充电桩。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白色汽车驶入靠近充电桩的停车位,车主打开后备箱,将里面的充电设备导线的一端插入电动汽车,另一端插入充电桩。然后将购电卡插入充电桩,选定电量后,点击确认,即可进行充电。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充,用了近50千瓦时的电,车辆可行驶160多千米。如果选择快速充电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若采用慢充,需6小时~8小时。

“智能小区真好,可以为我们生活带来这么多便利。”短短的体验,不时得到现场参观市民的称赞。

智能生活如何实现?

“实现智能的基础就是全面覆盖电力光纤,即在普通低压220伏和380伏入户电缆中加入光纤,把电缆打造成一条信息共享的‘高速路’。”

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用户侧的重要环节,它利用先进、稳定的通信网络,在小区电网运营过程中使用现代测量、自动化、计算机等技术,实现电力公司和住户的双向互动用电,并提供智能、灵活、新型的供用电管理和智能化小区服务。

据悉,加新沁园和富抱泉小区是国家电网公司在重庆投资建设的首个智能用电小区试点项目,由重庆市电力公司牵头组织重庆电力科学研究院、江北供电局等单位,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国网电科院等合作制订方案,共同建设实施。“这两个试点小区就是在国网智能用电小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本地的自然、人文条件,设计建造的。两个小区建筑面积共22.25万平方米,涉及用户1334户。目前已经实现了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光伏发电系统、水电气集抄、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等10大功能。”重庆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徐焜耀向记者介绍。

在徐焜耀眼里,智能用电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节电。他说:“通过智能小区的建设,采用智能交互终端、95598互动平台、短信、电话等多种途径,对用户提供用电信息查询、家电远程控制、用电策略建议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这样就可以帮助用户更加科学合理地用电。”“再比如,通过在居民楼顶安装分布式电源,把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转化为电能,供业主辅助用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省电。如果再配合应用分时电价,智能小区为居民带来的节电价值不容小视。”

如此全方位的智能功能到底是如何实现的?重庆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徐鑫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团。“实现智能的基础就是全面覆盖电力光纤,即在普通低压220伏和380伏入户电缆中加入光纤,把电缆打造成一条信息共享的‘高速路’。在这条‘高速路’上,既能使智能电网的功能延伸到居民住宅,也可以实现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内容传输的‘三网融合’等业务,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类资源。”

徐鑫向记者介绍,重庆的两个试点小区主要基于光纤复合缆技术和无源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光纤到户,采用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及宽带上网,采用用户智能交互终端或机顶盒等技术,建立用户与电网之间实时连接、互动开放的网络,满足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需求。

那么要实现这些智能功能,在小区敷设光纤,搭建控制系统,是否意味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负责具体协调的江北供电局现场负责人刘英健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此试点项目总投资1807万元左右,用户1334户,算到房子造价中,每平方米造价90元左右。不过,原本小区的建设也需要安装敷设线路,所以这么算下来,每平方米也只比普通小区的造价高几十元。”刘英健表示,对目前的智能用电小区来说,主要还是考虑其示范效应,具备一定的试验性质,因此,它的投入成本完全是电力公司直接投资,不会影响居民的购房成本。今后随着智能用电小区规模的扩大以及智能家电的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智能用电小区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会大幅度降低,与普通小区用电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差无几。而这样看来,使用者越多,一套系统平均到每户的价格就越低。他认为小区整体申请远比个别家庭单独安装更为合理和现实。

智能难题如何攻关?

“虽然小区看起来很普通,但却运用了最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多网融合、低压故障精确定位等先进技术,成为未来智能用电小区发展的方向。”

一种新生事物从无到有,总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200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到重庆,与该市政府领导座谈,把重庆智能用电小区建设提上议程,到2010年1月项目开工建设,直至6月28日比计划时间提前半年完工,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是参建人员在无经验借鉴、无实物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发挥集体智慧,刻苦攻关的成果。

在试点小区的选定标准上,作为项目建设的组织方,重庆市电力公司有着周密的考虑。“加新沁园和富抱泉两个小区都是高层建筑,住户众多,能代表我们重庆地区人口密集、用电情况复杂的特点。同时小区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能满足智能用电小区各项试点项目的需求。两个小区中,加新沁园为新建未入住小区,富抱泉则为已建成入住小区,能够在不同条件下试验不同的技术和建设运营方式,充分满足试点项目需求。再加上两个小区地处两江新区,定位白领阶层小区,具有良好的示范宣传效果,也很适合试点项目的宣传示范需求。”重庆市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处处长李志勇告诉记者。

在施工建设中,技术方面作了哪些突破创新?刘英健向记者介绍:“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的技术实现了宽带网络、固定电话与电视业务的‘三网融合’功能。如今1300多户居民的家中都可以进行高速宽带上网、IPTV视频点播和拨打IP电话”。与此同时,重庆市电力公司还对一些业务进行深层次的技术试点,在实践中创新,体现智能电网的优越性。“小区配电自动化实现了对配电设备的监控,具备低压零线断线保护,低压故障精确定位等功能,对每家每户用电进行监控。这是我们工作人员与厂家合作,研发的零线断线报警保护装置所起的作用。”刘英健自豪地说。根据他的介绍,低压故障精确定位在国内首次实现从10千伏到380伏再到用户电表之间,配电设备故障的精确定位,将故障诊断延伸到用户电表。零线断线报警保护装置安装在配电房低压出线回路上,一旦零线出现故障或断线,就会自动跳闸,有效保护居民家用电器。“可以说,虽然小区看起来很普通,但却运用了最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多网融合、低压故障精确定位等先进技术,成为未来智能用电小区发展的方向。”刘英健如此评价。

记者了解到,对于超千户规模的智能小区建设,除了在技术上攻坚克难,最烦琐的难题就是要协调电力行业与政府、住户、房地产商、物业、服务商等多方面、多部门的事宜。刘英健介绍,智能小区的建设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电力公司首先与重庆市政府、江北经开区管委会、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等政府部门交流合作,争取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小区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要征得用户的理解,挨家挨户介绍情况,交流沟通,向居民宣传智能用电小区理念和试点的精神,最终与所有试点用户取得了共识。同时还和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就建设中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沟通,在建设中不断交流协调,使得小区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小区内各项目的需求,重庆市电力公司还与长安集团、力帆集团、重庆联通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协调,在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力光纤到户、服务三网融合等项目上展开合作,使项目不仅得以顺利开工建设,还可以在建成后能够实际投入运营,真正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智能生活前景如何?

“智能用电小区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其中涉及多方面的业务技术、需求博弈、经营管理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摸索前进。可以说,目前试点推广工作还任重道远。”

重庆在全国率先建成首批规模超千户的智能用电小区试点项目,不仅可以给山城人民带来便捷、智能的生活,还对转变重庆市能源使用方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从试用效果来看,两个试点小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以后,重庆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将会以加新沁园和富抱泉两个小区为基础,继续向全市推广。

作为智能电网的其他试点项目,智能用电小区的试点工作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上海、辽宁沈阳、浙江和广东等地,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这些成功的试点经验表明,在智能电网的帮助下,寻常百姓距离“智能化”生活更加接近了一步。

“智能用电小区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其中涉及多方面的业务技术、需求博弈、经营管理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摸索前进。可以说,目前试点推广工作还任重道远。”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单业才如是说。他表示,重庆试点工程之所以进展如此迅速,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但对于智能小区的建设,目前还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与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电信、广电等多家单位,还需要通力协调合作。

作为该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国网信通公司总经理刘建明也表示,“通过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今后我们还要探索智能用电服务的业务模式和体系结构,以及具体由谁来运营,提供哪些服务等问题。对于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设备的研制、软件的开发,也需要不断进行突破。”对于人们比较关注的成本投入问题,刘建明表示,以后还将进一步降低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相关核心设备的造价,等到大规模普及以后,费用还有可能更低。

智能用电为全社会带来的价值增值非常可观。当我们对它的发展寄予厚望之时,也要认识到,相关的技术标准仍需尽快制定。对于未来的多网融合、开放式公共网络平台的运营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重庆,智能用电,小区调查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