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一辈陆电人来说,也许,除了对天生桥、大跌水发电厂情有独钟外,西桥变电站也是一个寄托了青春梦想的地方。然而,当陆良第一座变电站——普济变电站销声匿迹后,西桥变电站却依然在县城西南方向3公里处静静守护,数十年如一日,温情点亮着小城的万家灯火。37年,磨砺的不仅仅是一个变电站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陆良电力的发展历程和陆电人的优良品质。
如今,始建于1973年的西桥变电站,被西桥建材城漂亮的现代建筑簇拥包裹起来,看上去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其貌不扬的它担负供电负荷却较当年有增无减,经过1986年扩建升压和2008年综自改造两次大手术的洗礼,已成功完成了质的飞跃。现在站内两台主变压器,总容量达10万千伏安,担负着陆良60%以上的供电负荷。这个占地面积仅为2万平方米却能“振臂一呼,众者云聚”的陆良电网中心变电站也接受了历史的考验和挑战,“老当益壮”般捍卫着自己的“一哥”地位。
综自改造后的变电站
历史选择了西桥变电站
西桥变电站,作为陆良电网雏形中的首屈一指的“大哥大”,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1986年,陆良县投入农村电气化建设,加之大跌水电厂投运在即,当时仅有的西桥变电站、普济变电站、太平哨变电站、石槽河变电站等4座35千伏变电站,必须选一座变电站与大跌水发电厂联网,实现自给自足的供电局面。经综合慎重考虑后,历史为西桥变电站做出了选择——升压,这也为西桥变电站缔造陆电辉煌带来了契机。
110千伏首任站长王和平一提西桥变便是感慨,这位从以礼河电厂回来的“技术人才”,一报到便到西桥站担当了站长一职。他回忆说:“当时整个陆良电网只有一个并网点,根本谈不上环网,更别说什么供电可靠性了。西桥变电站成为整个陆良电源输送的大动脉。当时站里8个人,有6个是社招,根本谈不上什么电专业,只要懂点文化,能吃苦耐劳、好学上进就可以。”而现在石槽河变电站的劳模罗福祥也说:“那时候的人真是福大命大啊,只要一维修,就联系调度把整条线路的电都停掉,一停就是好几天。线路工人就蹭蹭的顺着电杆爬上去,基本上没什么安全措施,连接地线都不挂,更别说填什么工作票了。”就是在这种条件极其艰苦、安全措施完全不到位,甚至没有任何安全运行规程的情况下,第一代运行人员摸着石头过河,逐渐从“电胆大”的门外汉跨进门来,走上了正轨。1992年,变电站制定了自己的运行规程,招进了第一个电校毕业生,并借鉴省电力局的经验,首次引进了技术培训和安规考试,并逐渐将西桥变电站作为培训基地,成为了培养陆电技术人才的摇篮,而西桥变电站也日益在陆良经济的发展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37年来,西桥变电站历经了6任领导班子,为陆良电力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西桥变电站一呆就是13年的王和平感慨道:“我虽然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每当听见他们叫我一声师傅,我就觉得没白干!”原供电所所长刘冲生说:“公司这些年真的是以电一样的速度在发展啊,从混沌管理到规范管理,从和省电力局无往来,到成为买卖关系,再到上划、达标贯标,都给公司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西桥变电站来说,现在管理上来了,设备水平上来了,人员素质也是顶呱呱的。”
现代化红外测温
跨进西桥变电站的大门,当年站里的果树已不见踪影,从控制室到宿舍楼再到主变全都翻了新,只留存了红色琉璃的六角亭,依稀能找到当年的影子。花园般的格局清新自然,彰显了现代化简约气派,整洁的办公区域,醒目的宣传栏和警戒线,统一的视觉系统标示,年轻朝气的值班员,流利的简介,麻利的操作,一目了然的自动化数据监控体系……就连设备巡视,也从最初依靠有能耐的值班员“望闻问切”的理性保守判断到现在只需轻轻摆弄下红外测温仪就全盘迅速准确搞定。而今,110千伏西桥变电站断路器均为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均采用单母线接线,总共有两回110千伏进出线,6回35千伏进出线和18回10千伏出线。分别连接大跌水发电厂、中纪变电站、火电厂、太平哨变电站等。无功补偿总容量为6000KVar。社会在发展,供电量年年翻升,变电站也踏着历史的节拍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起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回望历史,西桥变电站承载的不仅仅是数十年来的风雨兼程,更是无数个曲折前行中的披荆斩棘;西桥变电站谱写的也不仅仅是一个老站的无私奉献,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继续耕耘。是历史选择了西桥变电站,让它成为陆电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历史已无法追溯,很多心情也无法揣摩,但带着同样崇敬和梦想,让我们再次触及了它的斑驳和辉煌。
老站新貌,继往开来
现在的西桥变电站有这样一个团队,10位可亲可爱的陆电人在这里热情工作,热闹生活。他们也许默默无闻,也许平淡无奇,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平凡撑起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用自己的努力出色完成了变电站2479天的安全运行天数。
他们中有“三进三出”西桥变电站的技术管理能手现任站长人称“小队长”的孟坤红;有在西桥站一呆便是17载,操作4万余次无差错的元老级值班员刘烨;有经验丰富、技能过硬,为人和善的老将孙星玉;有低调行事、处事果断的青年才俊李永俊;有认真勤奋、性格活泼的技术尖兵“活宝值长”钱跃芬;有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美女值班员徐娥芬、普艳华;有腼腆内向、做事严谨的丁丽、林路惠……西桥变电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送走了一批批老面孔,又迎来了一批批新员工,是西桥变电站伴随他们走过了每一步成长历程,让他们像爱家一样热爱这一片高围墙里面的怪机器,让他们像爱家一样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同事。
班组学习
孟坤红给人的感觉是“严肃活泼”,钱跃芬说:“他工作时,像个“冷面杀手”,但工作外,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对站里的每一个人也十分照顾。”作为站上唯一的党员,孟坤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技术培训到生活起居,他都一丝不苟。在他的带领下西桥变电站重新修编了运行规程,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了全站全年无生产责任事故、设备事故和误操作事故。孟坤红说:“西桥变电站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地方,寄托了老一辈电力人的梦想和希望,所以我始终把安全作为整个变电站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求每一个人都不能有丝毫闪失。”正是他的这股认真劲也感染了其他人。记得城区变电站综自改造的时候,7000千瓦的负荷全被转移到了还未经综自改造的西桥变电站,在一次巡视中,孟坤红班的值班员发现Ⅱ号主变10千伏侧刀闸母线侧A箱发热、声音异常。当时还没有测温仪,只能凭借值班员的经验来判断。孟坤红当即汇报,并采取措施。后经输电所测温,当时刀闸温度已高达150度,压缩套都被烧焦变形了,如果不是发现处理及时,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安全宣传板报
一个变电站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变电站就汇聚了一股力量。在这个团队里我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这种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2007年以来,西桥变电站一直保持了模范班组的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几届西桥站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性格内向的林路惠如数家珍:“我们现在是星级变电站、温馨变电站、和谐变电站、还有花园式变电站,我们大家有什么都会说出来,互相帮忙,从没红过脸。”因为是大站,他们严谨从容、一丝不苟;因为是大站,他们必须严谨从容、一丝不苟。凡是在西桥变电站呆过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子韧劲和拼劲。从西桥站走出来的技能比武佼佼者郭玲艳,如今已走上了变电运行所的管理岗位,提起西桥变电站她发自肺腑说:“西桥站是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磨上三五年,就算你不想,也会被迫成为技术能手的。”
认真监视电脑画面,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
在今年大旱期间,由于西桥变电站位于西桥工业园区内,附近的水泥、硅铁、黄磷等行业的化工粉尘粘附性强,严重污染了站内设备,对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3月28日,终于迎来几近半年的一场雨,晚上6点多钟的时候,当值人员孟坤红、钱跃芬、李永俊等人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随即2#主变跳闸,导致部分大工业客户停电,县城开发区也全部失电。情况紧急,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查出故障,进行故障隔离。光字牌信号指示灯显示是Ⅱ号主变出现故障,但无接地保护动作。孟坤红当即作了分工,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做记录。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后冒雨来到了爆炸现场,发现是35千伏Ⅱ段母线电压互感器BC相避雷器和高压二次熔断器发生了爆炸。在对Ⅱ号主变进行检查,发现其他设备无异常后,将35千伏Ⅱ段母线电压互感器进行了隔离,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恢复了供电。最后经过事故调查发现,因为长期没下雨,空气十分干燥,雨水致使绝缘遭到破坏,发生短路,引发爆炸。
站内首创的“锁具防雨罩”,成本低,效果好,目前已推广至全部变电站
2008年,西桥变电站经过综自改造成为了目前陆良电网内聚先进设备、技术能手、管理规范的大站。改造后的西桥站仍是大跌水发电厂与陆良电网的唯一联网点,虽然事故少了,操作也更容易和安全了,但仍担负着西桥工业园区90%的供电负荷,以及县城大半的供电任务。当值值班长孙星玉介绍说:“过去一年人均操作可达2000多项,现在顶多只有500来项。但对我们运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是先进了,但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好这些新技术,用好这些新设备。”
设备巡视
随着公司改革发展的步伐,变电运行所也对西桥站人员结构作了调整,现在变电站女值班员增到了7人,占全所人员的70%。大家即是岗位上的好同事,也是生活上的好朋友。丁丽说:“我本来自己最怕手工活了,但跟着她们不仅学会了打毛衣、十字绣,最重要的是我从中发现,大部分运行人员都是有耐心也够细心。”之前在电厂上班的普艳华是所里个头最高、年龄最小,也是进站时间最短的,她说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习,是站所里的人给了她巨大的帮助,尤其是自己孩子还小,有时候当值,站里的姐妹会帮她接送儿子。
从参加工作至今就一直在西桥变电站工作的刘烨,她历经了变电站综自改造的前后,也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里,她累计操作次数多达4万余次,累计填写“操作票”达4000余份,办理工作票200余份,近万次操作无事故成就了她在西桥变“首席发言人”的地位。大家总是半开玩笑的对她说:“你办事,我放心。谁让你是大明星?(她和影视明星同名同姓)”然而说起这些,她却十分谦虚:“变电站工作是枯燥的,但只要你用心享受这种枯燥,你会从中学到很多。要想电网安全,就要从自身出发,只有保证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才能进而保证设备安全。”刘烨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她说因为自己倒班的工作方式,很少能陪在女儿身边,有一次女儿在作文里写:“我很怕黑,但妈妈总是不能陪在身边,但每当看到灯火通明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妈妈辛苦工作的样子,我就会觉得不那么害怕了。”刘烨说这些的时候,我分明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是的,这些电力人,是妻子、女儿,还是母亲,但她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太多担当这些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变电运行,这些在常人眼里轻松得闲的岗位,其实是一项事无巨细、凡事严谨机械的伟大工作。
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历史还将选择这里
老站换新貌,一年胜比一年好。今年,陆良公司被南网公司指定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试点单位,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蓝图的绘就,让我们知道,历史还将选择西桥变电站,并继续赋予她更加神圣的使命。
随着变电站综自改造的逐步深入,对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桥变电站凭借自己“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厚条件,将作为中心腹地变电站成立“巡维中心站”,集中人员负责对附近的大莫古变电站等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负荷监视、设备巡视、维护和操作。随着配网升级改造的推进,到2011年,110千伏太平哨变电站将新建投运,将有力地为西桥变电站分担一部分负荷,而也将进一步优化陆良电网结构。虽然未来的西桥变电站不再那么是负重的骡子任重道远,但其“一哥”地位,和在陆电人心目中的分量却永远不会改变。
团结奋进的团队
标签:陆电,脉搏,西桥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