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售电量44.9亿千瓦时,2008年售电量80.2亿千瓦时,2010年11月初售电量突破了100亿千瓦时大关……
一年一个台阶,五年一次跨越。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承载着“十一五”期间河南商丘电网发展的辉煌历程,见证了商丘供电公司为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所付出的心血、汗水,用银线、铁塔谱写出商丘电网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壮丽诗篇。
喜看电网换新颜
“以前没听说过的现在都变成了现实,真是开了眼界!” 这是商丘公司离退休老干部参观了商丘有史以来电压等级最高、投资最大的电网建设项目———于2007年11月投运的500千伏庄周变电站后发出的感慨。9月21日,商丘公司组织1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通过下基层、看变化等方式,让老干部们了解公司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体验商丘电网建设的巨大变化。
电网发展历程宣传栏前,老干部们认真阅读着,在字里行间寻找着近年来商丘电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8年10月,省重点建设项目、国电民权梨园电厂的配套工程220千伏尤吉输变电工程投运,使国电民权梨园电厂所发电量可通过该变电站输送到豫东地区。
2010年4月和9月,商丘首座数字化变电站110千伏宋城输变电工程和首座采用户外GIS设备布置的220千伏华源变电站建成投运,对提升豫东电网的科技含量、加快电网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听到讲解员讲到截至2009年底,商丘公司已拥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738.554公里,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到487.35万千伏安。目前商丘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龙头,以220千伏电源点为支撑,以110千伏电网为骨架,以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为网络的多电源输送、手拉手供电、环环相扣、站站互补的电网格局的时候,离休老干部张根廷深情地说:“我虽然离休在家,但经常关注着电力的发展。今天看到和听到的都令我很激动、很振奋……这真是了不起的成绩!”
新电力助力新农村
“多亏‘井井通’工程,要不然,这几亩地注定是要望天收了!” 12月2日,虽然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了,但正在自家地里浇水的夏邑县韩镇韩道口村的张学峰却没有一点忧愁,还轻松的哼起了小调。张学峰所说的“井井通”工程,是指商丘实施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
旱可浇、涝可排是农业丰收的保证,为了给农业丰产丰收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2007年6月,商丘公司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为农田灌溉送去便利,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平时被称为“小算盘”的张学峰曾细细的算了一笔账:“用电浇地比柴油浇地每亩一次能省20元,一年浇个五六次就能省100多元;用柴油机浇地,三四个人才能忙过来,现在用电浇地一个人就可以了,省出来2个工人的工资,又能节省不少钱。省工、省力又省钱,嘿,电力部门真给咱农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呀!”
“十一五” 期间,商丘公司把农村电网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截至目前,商丘“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共完成投资9651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121.686千米;配电台区609个,400伏线路3053.66千米;涉及587个行政村、9773眼机井、582129亩耕地。在2009年春季五十年一遇的大旱中,“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商丘28万多亩耕地受益,确保了商丘夏粮的丰产。
政企携手强电网
2008年12月5日,副市长曾昭宝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220千伏永西和110千伏城东输变电工程建设工地进行现场调研。
2010年5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献涛视察220千伏商南和110千伏宋城输变电工程建设和进展情况……
在商丘公司工程部主任司圣法的记事本上详细的记录着历年来该市市领导视察电建工地的行程。
为加快电网建设速度,作为一个“老工程”,司圣法有着清晰的思路:不仅抓内,还要联“外”。他经常跟随公司领导出入于市政府,通过工作汇报等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沟通与联系,争取各方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商丘电网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司被市委列为重点保护企业,公司110千伏及以上项目列为市重点工程,市政府规定,凡是人为出现阻工现象,必须及时解决。由于电网建设环境得到了优化,在今年的豫东强网工程建设中,商丘公司仅用110天就完成了常规建设周期8个月的工程量,创造了河南电网建设史上环境最优、建设最快的记录。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称赞此工程为“商丘速度”。
标签:十一五,铁塔银线,辉煌,商丘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