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推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近年来,公司系统规范、有序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有力地提升了精益化管理水平。本报今日集中报道公司在状态检修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
设备检修是电网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提高设备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数量快速增长,设备检修工作量急剧增加,检修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状态检修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
2006年年初,公司在总结各单位试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试点先行、循序渐进、持续完善、保证安全”的原则,明确用3~5年的时间,实现由传统检修模式向状态检修工作模式平稳过渡的工作目标。2011年,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深化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的要求,状态检修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目前,公司已从管理、技术和执行三个方面建立起相应的体系结构,形成了以状态检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基础,以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为核心,以专家队伍、检测装备和信息化平台为保障的状态检修工作体系。通过先进的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手段,利用信息化工具,汇总、分析各种状态信息数据,生产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健康状态和安全风险,制定更为精准的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策略。各单位以设备状态评价为基础,在充分考虑电网发展、技术进步等情况下,对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科学制定设备检修策略,减少了设备陪试、陪修,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普遍提高,检修次数和工作量有了明显下降。据统计,与状态检修开展前的2007年相比,2010年公司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大修次数和工作量分别减少了30%和28%;维修、试验次数和工作量分别减少了26%和35%。
通过开展状态检修,有效减少了设备停电次数和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次数,降低了设备操作风险,同时,由于设备停电检修工作减少,各类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指标明显提高,检修成本显著降低,电网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10年与2007年相比,公司66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断路器和输电线路的计划停运率分别降低了14.6次/百台·年、21.1次/百台·年和0.78次/百公里·年;非计划停运率分别降低了2.1次/百台·年、6.0次/百台·年和0.9次/百公里·年,各类人工、车辆及材料等检修费用平均减少了45.6%。同时,公司结构性缺员矛盾得到缓解。
截至2010年年底,公司系统共完成状态检修关键技术研究100余项,发表论文86篇。随着状态检修三级评价体系的规范化运行,各级生产人员被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各类技术规程学习、运行信息收集、设备评价分析等工作层层加强,逐步培养锻炼出了一支通晓规程、熟悉现场,能够有效指导基层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专家队伍。
实施状态检修已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下一步,公司将以深化状态检修工作意见为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状态检修组织保障体系,扩大状态检修应用范围,推进直流输电设备、二次设备及配电网状态检修工作,实现状态检修全面覆盖;加大先进、成熟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装备配置力度,推广应用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监测系统,加强状态检修技术培训和交流,推进设备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标签:状态检修,生产管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