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确定的宏观改革构架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要考虑重组怎么深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日趋复杂。
9年之后,电力体制改革终于再向前迈进一步。年初,国务院同意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并明确由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取得实质进展的主辅分离,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主辅分离将导致两家电力巨无霸公司产生。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新的重组方案依旧延用了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拟定的电改方案。其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组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两大辅业集团预计6月前挂牌成立。
此外,在两大辅业集团的业务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的省网所属勘测设计、水电、火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将划入两大新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分离工作预计在一年内完成。
据公开信息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此类辅业单位有170家左右,净资产达一两百亿元,职工多达30万人,但利润总额并不高,只有十几亿元。
非一般的央企重组
在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之外,电力辅业集团重组还暗合了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重组的筹划。
电力辅业集团整合的方向是打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产业清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与国务院国资委减少中央企业总数,做强做优主业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主辅分离有利于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真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重组方式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了改革阻力。
分析人士预计,整合后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将以火电和电力设计为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则将以水电和电建为主。新集团成立后,业务范围将涵盖电力建设的全产业链,包括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
天强管理顾问技术总监何德权博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四大辅业集团变为两大辅业集团可以促进中国电力工程服务能力的升级与规模化服务,提升国际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地位,也为整体上市创造条件。
当然,按照国际工程公司的思路进行整合,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电力工程领域的竞争,同时也可以促进两大辅业集团之间的良性竞争,打破目前以省级单位为核心的区域市场垄断性。如果仅仅合并同类项,很难促进良性市场化机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辅业集团重组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产业链整合,并非简单的“拉郎配”,也并非单纯减少央企数量。
“产业链整合不仅有利于增强产业关联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规避运营风险。”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本刊记者,如果重组仅仅是按照建设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合并,不仅不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而按照产业链整合勘测设计和建设单位,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合作,有利于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电力辅业集团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模式,还有利于在中国推进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EPC)。重组促使施工和设计单位成了利益综合体,实现了1+1>2。中国电力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向本刊记者表示。
“四合一”与“二合一”
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方案制定的博弈中,曾有部门建议将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合并在一起,组成一家电力施工设计的”巨无霸“.其理由是既增强了企业规模和实力,也削减了央企数量。
然而,“四合一”方案很快被四大电力辅业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及国家发改委否决。原因是,一方面,“四合一”将造成垄断,不符合下游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形成单一的“巨无霸”不利于市场竞争。
“四合一”方案就这样轻易地被否决了。后来又有新的版本——合并同类项。然而,同种业务性质的辅业集团“二合一”和“四合一”方案异曲同工。
以葛洲坝集团与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合并为例,不愿具名的某电力研究员分析认为,两大电力建设集团合并的思路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主要原因在于,两家公司的业务基本重合,同属施工类企业,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市场上颇多竞争。这种重组不光遭到规模小被“吃掉”企业的反对,还将触及到两大电网公司的利益。电网公司并不愿意看到一个电力辅业“巨无霸”的诞生,这意味着后者的议价能力大大高于以往。
因此,一家顾问公司和一家建设公司的合并更具实际操作意义。这也是目前最终的重组方案,即”四变二“.
“ ‘四变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整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记者:“不过,这也使得电网辅业由两大集团把持,容易造成垄断。”
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整合的结果未必是垄断加强。因为集团下面的公司也是独立的,只要监管到位,问题应该不大,当然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记者注意到,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和即将诞生的两家辅业集团有相似特点,前者是两家设计单位、两家施工单位,后者是两家设计+施工单位,职能是存在交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不是四家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重组为两家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
“此外,我们还要站在全球市场高度来看问题,要考虑辅业集团重组是否有利于进入全球市场。对于是否加强垄断,不能一概而论。”欧阳昌裕作如上表示。
重组平台与时间表
据悉,有关部门商议四大电力辅业集团的重组问题时,曾提出以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为两大重组平台的方案。理由是,较之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规模更大、更具实力,容易作为合并的主导方。
对此,天强技术总监何德权和中投顾问研究员周修杰均向记者表示,以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为两大重组平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种方案有利于资产的充分整合和企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不过,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并不认同以这两家为重组平台的模式。他认为:“估计不会这样。论实力,设计机构也不弱,两大电网辅业总量更大。辅业集团重组不是以谁为主的概念,应该是新的机构形成后,原有辅业集团变成新集团子公司。先这样过渡,然后再深入重组。”
据悉,此轮电网主辅分离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仍为原改革方案中的“920”资产。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后,在分拆原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时,专为国家电网预留了920万千瓦权益发电资产,作为今后解决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时的资金。这部分资产涉及38家企业,总价约为187亿元。到2007年,这部分资金已经基本到位。
目前看来,政策落实,资金到位,在整个电力行业发展较好的势头下,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似乎前景光明。
关于重组的时间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初步拟定了时间表,原则上6月前完成“四变二”的辅业重组。因为,重组采用行政划拨方式“捏”到一起,并不存在交易对价问题,容易完成。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南方电网董事长袁懋振在“两会”上表示,目前电网主辅分离工作已经水到渠成,等待剥离的辅业企业职工思想也比较稳定,分离工作有望一年内完成。
周修杰对此同样持乐观态度。他向记者表示:剥离辅业资产和挂牌成立新的辅业集团在6月前完成的问题不大。将在重组中建立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已经启动相关准备工作,拟定于5月挂牌成立,另一家辅业集团的成立时间也不会相差太远。
欧阳昌裕和何德权则表示谨慎的担忧。欧阳昌裕表示:“是真正完成还是名义上完成,还不是很清楚。6月前能够挂牌,大致框架应该能形成。”
何德权则认为,两个辅业集团有可能完成重组,但是难度很大,至于省级层面的电力辅业,6月前基本不可能完成。短期内部资源的整合、产业链价值内部如何分配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据相关统计,未来电网公司剥离的电力设计院与基建企业总数将超过100家,涉及员工几十万。脱离了电网扶持的这些单位,未来效益如何,职工如何安置,将成为决定此轮电网主辅分离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由国资委主导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一年内完成难度较大。
应该说,目前确定的宏观构架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要考虑重组怎么深化,因为不单单是四家企业还有两大电网公司众多辅业,改革越深入问题越复杂。
电力体制改革第二步
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俗称2002年五号文)确定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原国家电力公司同年通过厂网分开变成2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和4家辅业集团。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二步,正在推进的主辅分离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举措。此次电力辅业集团整合重组,标志着2002年5号文规定的主辅分离实现了,电力辅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电网企业进行主辅分离,不仅有利于做强做优主业,优化和调整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合理核算电网运营成本,推动电力价格市场化。原来的四大辅业集团加上剥离出来的两大电网辅业单位合并成两大辅业集团,有利于增强电力辅业的竞争力。
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存在“主辅分离不够彻底”的质疑声音时,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告诉记者:“主辅分离,现在看来是彻底的。”
欧阳昌裕坦言:未来改革,也要结合国情特别是法律和市场环境来制定改革规则。因为关于改革的理论派别林立,国内外的改革实践也不一样。我们说没有一个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国情的模式。
比如电力体制改革,国外有彻底的、有一体化的,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改革实践。试问哪个模式是最好的?应该说,这些模式都好。只要能提供优质服务,保证电力供应就是好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阶段性看问题,从大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看问题。
那么,电网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和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宣告成立,是否意味着重组的结束和电力体制改革的终结?事实并非如此。
天强技术总监何德权告诉记者,对于电网主辅分离最重要的是,省级辅业企业如何并入新的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当中。合并的方式是按照区域并入还是按照两大电网的架构进行并入,并入的时机选择与相关难题的处理对于电网改革将带来很大的影响。
处理得当,将促进电网企业下一步推进工作;处理不当,反过来会阻碍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再加上辅业产权关系、管理层级、历史背景、业务关系等是长期形成的,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在剥离电网辅业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非电网主业资产如电力设计院等辅业均被剥离,核心的输配电工程等并没有剥离出来,依然保留在电网企业中。这使得电力体制改革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辅分离还不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最本质问题”,欧阳昌裕强调:推进主辅分离只是电力改革迈出的一小步,只有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在规划管理、项目审批制度和电价改革上发力,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用户的选择权,才有助于真正解决目前的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
标签:电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