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能源战略转型中电力调整方向

作者:苑舜  2011-07-13

近年来,中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态正在发生质变。目前,中国能源安全主要存在结构性难题和管理性问题。结构性难题包括:第一,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68%。第二,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其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第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第四,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第五,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对应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作为能源重要产业的电力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尤为关键。

清洁能源将是发展重点

根据中电联的初步测算,到“十二五”末,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30%,而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绿色能源将成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预计,2015年,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贡献3.46亿吨标准煤。

相比之下,火电的比重将持续下降,但2015年煤炭需求量预计仍会创新高,达到38亿吨。

尽管煤炭仍是我国主力能源,但其在能源消耗中占比应尽可能降底煤炭将由现在的支柱能源逐步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

电源结构也将随之优化,初步估算到“十二五”末,我国投入运行的电源装机总量将达到12.6亿千瓦,其中,煤电比重下降到68%,燃气轮机比重为4%,水电比重为20%,核电比重为2%,新能源发电比重为6%。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原本就将水电和风电放在了比核电更重的地位,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首要投资标的。核电危机之后,水电和风电更成为弥补电力建设缺口的最主要能源,必将获得加速发展。然而风电、水电的资源毕竟有限,中国光伏市场的启动,将很有可能在近1~2年的时间内,提前到来,但光伏电池制造有可能是高能耗产业,经济利弊如何还需认真核算。

预计,电力行业的能耗控制标准将更加严格。此外,中电联也在同步制定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框架。目前,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网“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头戏。

分布式电源不断发展

虽然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战略已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  规划,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专门关于分布式电源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政策。国家相关政策缺失与现有电力体制不允许并网、上网的制约,导致10多年来分布式电源在中国的发展相当缓慢。分布式电源系统可显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75%~90%,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分布式电源相关支持政策,预计“十二五”分布式电源将进入发展期。

智能电网建设稳步发展

因为“智能”具备自学习、自提高、自适应和自诊断特征,所以理论上智能电网可以满足人类对电网不断提升的高要求。智能电网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概念,只能提出阶段目标,同时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要求和内涵,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满足高质量人民生活需求。

我国“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关键时期,作为战略性投资,首先要解决政策与管理、技术与经济、标准与规范三方面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是政府对智能电网发展思路从政策和管理上确定。政府应该出台对智能电网相关政策,确定智能电网建设阶段目标和监督机制。政府要组织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对阶段进展进行评估和方向性调整指导。技术与经济是对智能电网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和商业模式进行确定,制定不同发展阶段可能达到的效果,论证采取的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设备寿命周期与安全和经济的关系。标准与规范是对试点成功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试行标准的制定,要对采取的技术进行一定规范,尤其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标准需要在几个层面达成统一,即共同的信息模式、数据管理、计量标准、变电站自动化、安全和通讯协议等。“十二五”智能电网发展达到的目标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自动化和互动化为特点的具有自愈、兼容能力,逐步把一个现有集中式的、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为分布式的和更多消费者互动的电网。达到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经济高效、透明开放、社会满意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重点涉及的领域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工业和民用)、调度六个领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十二五”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目标和思路,不可千篇一律,把重点工作放在解决现实亟需解决的问题上,减少盲目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能源,战略转型,电力调整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