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 《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势分析预测报告》(2011年上半年)指出,受新增装机区域分布不平衡、电源电网建设不协调、火电新增规模下降等结构性因素影响,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将比“十一五”后期紧张,局部地区电力供需紧张情况将比上年涉及的范围更广、缺口有所扩大。
据中电联预测,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增长14%左右,华东、华北、华中、南方等电网电力供需缺口合计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而东北、西北、内蒙古西部等电网仍有超过2000万千瓦的富余装机容量;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缺口在2500万~3000万千瓦左右,东北、西北和蒙西电网仍有富余。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四季度全国电力消费增速略高于12%。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4650小时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250小时左右,比上年提高200小时。
在电力工程投资方面,中电联认为,清洁能源发电、跨区电网建设及农村电网改造将使电力工程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预计全年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7500亿元左右,其中,电源、电网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4000亿元和3500亿元左右。但电价政策、项目核准速度以及货币信贷政策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年电力投资的进程、规模和结构。预计,全国基建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0.5亿千瓦左右。
据中电联分析,下半年,局部地区电煤供需将持续偏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将出现电煤供需相对紧张的情况;煤价总体仍将维持高位运行,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很大,将对电力生产供应和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对此,中电联建议及时落实煤电联动机制,联动到位,同时要继续完善这个机制,一方面,触发启动点要更加清晰明确;另一方面,经过多轮煤电联动,发电企业自行消化的部分,已经没有再消化能力,建议取消或调整。
针对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中电联指出,由于持续亏损,发电企业偿债能力削弱,各电厂融资、借贷信用度下降甚至殆尽,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发电生产采购电煤的资金已难以保证,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协调,积极帮助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发电企业能够有钱买煤发电,保障迎峰度夏供电安全。
中电联分析认为,当前新开工火电发电项目规模快速下降,一方面是前几年结构调整的因素体现,另一方面是发电企业严重亏损,投资意愿下降,这将严重影响到今后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适时上调电价,加大对发电企业资本金注入,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措施,缓解燃煤电厂生产经营困难。
标签:结构性,因素,供需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