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成都小区建电站遭误解 专家解读电磁辐射

作者:王妍婷  2011-10-27

2011年10月25日,中国电力新闻网收到群众来信,反映居民小区建设变电站“电磁辐射”问题,引起居民不安和误解。本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公司与专家,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的电磁环境专家向记者解读了“电磁辐射”问题,四川省电力公司也邀请市民亲临变电站现场体验,通过现身说法,让市民真切了解什么是“电磁辐射”。

问题:

四川成都成西的金粮路是一个居住比较密集的居民区,近年来很多新楼盘聚集于此。今年6月份,在此居住的居民被告知,居民区中间要建一座110kv的变电站。很多居民不知道这个变电站是否会对自己以及家人和孩子们造成伤害。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面解释和协调这件事情。

变电站到底有没有“电磁辐射”,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危害会有多大?如果没有危害应该给大家解释清楚,如果确实有危害该如何改正。

大家希望有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或者电力企业能够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答复:

■国家限值标准

电场强度限值是4千伏/米,磁场强度限值是100微特斯拉。

■现场测试数据

在距离变电设备10米远处,成都成西安顺桥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017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555微特斯拉;望江楼变电站电场强度0.106千伏/米,磁场强度0.268微特斯拉。

■测试结果显示

两组数据远远低于变电站国家限值标准。

变电站有无“电磁辐射” ?

变电站有“电磁辐射”是四川成都成西安顺桥变电站修建受阻的最大原因。针对人们的心理阴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电磁环境监测室主任徐斌对变电站“电磁辐射”问题做了专门解释——

他说,变电站产生的不应该叫电磁辐射,而应该叫电磁感应。徐斌列举了变电站在电磁感应上的三方面影响,一是工频电场,二是工频磁场,三是无线电干扰。“电磁波向空间传递能量才叫辐射。但变电站的工频电磁场都不是能量,不会产生所谓的辐射。”而无线电干扰主要对电视、广播信号接受产生影响,现在家家户户都是闭路电视,这种影响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市民亲赴变电站看究竟

9月23日下午,30位通过热线报名的市民和十多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一同来到成都市城区内安顺桥220千伏变电站(室内全封闭式)和望江楼110千伏变电站(户外式),实地考察变电站运行情况,并共同监督了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对其进行的电磁环境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变电设备10米远处,安顺桥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017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555微特斯拉;望江楼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106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268微特斯拉——上述两组数据远远低于变电站国家限值标准(电场4千伏/米,磁场100微特斯拉)。

市民建议:实时公布电磁数据

随后,一行人又来到万达广场街对面的望江楼变电站。这是一座110千伏户外变电站,围墙外就是电力职工宿舍。

测试人员在这座变电站测试了两组数据,测试距离分别为10米和34米(变电站围墙处)。现场实测显示,变电站围墙处的电场强度为0.004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057微特斯拉,这组数据分别为10米距离数值的几十分之一和几分之一。测试人员告知,工频电磁场随距离衰减很厉害。

省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退休电工余磊提出,很多普通市民缺乏对变电站的了解,建议在变电站周围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电磁强度,“就像噪音测试屏一样,将国家标准值和测到的实际数据实时公布,这样大家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川大美术老师赵洋说,此前自己一直把变电站产生的电磁感应和X光产生的辐射混淆起来,看完现场测试和知识手册后,才对变电站有了科学的认识,“我要把这些讲给我的学生听。”

【相关文章】

不信说辞 74岁老人只信数据

现场“授课”退休核电工程师有话说

省人大代表:国家标准范围内是安全的

本网评论:

电力科普知识宣传亟待加强

四川省电力公司对变电站“电磁辐射”引发居民恐慌事件的应对和宣传,打消了市民的疑虑,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但从事件的发生与引起恐慌局面的形势来看,政府和电力企业对电力形势的宣传和电力的知识普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种纠结与恐慌来自民众对“电磁辐射”的担忧,变电站有“电磁辐射”是变电站建设受阻的重要原因。针对民众的心理阴影,四川省电力公司特请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部门对变电站“电磁辐射”问题进行专门解释,消除了居民心理的恐慌。

这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没有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普通市民难免偏听偏信、忧虑重重,可见,科学知识的推广和宣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至关重要。但就目前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媒工具齐全的情况下,为什么居民对变电站建设如此反感、引发心理恐慌和抗议行为呢?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不得不引起深思。

四川电力公司让市民亲临变电站、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答疑解惑的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如果这些活动做在变电站建设之前,利用客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长期宣传,相信不会产生如此民众不理解行为。

众观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以及电力设施保护等方方面面的科普宣传,电力企业做到了进村入户、进社区入学校,但如果内容上更贴近生活,形式上更长久持续,载体上更丰富多彩,知识点更深入人心,那么,社会和民众对电力行业、电力企业的支持会更自觉、更长久。由此可见,电力科普知识宣传还有待加强。

同时,要破解矛盾、消除误解,不仅仅是企业与用户的问题,而是政府、企业、用户与社会各界多方的努力,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增进沟通理解、提前作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电磁环境只是个案,公益宣传、电力科学知识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需共同携手、共同努力,提前预测,促进电力科普知识宣传实现常态化、标准化目标!

背景:

今年夏季,四川成都持续高温导致的超高电力负荷,让人们记忆犹新。8月15日,高温酷暑使成都电网负荷创出历史新高:11点28分,成都电网最高负荷达到677.1万千瓦,突破了成都电网的最高承载能力。电网失去承载力的后果是,当天双楠片区、晋阳片区、高新南区、城北川陕路片区等地被迫实施局部限电。

成都其实并不缺电,缺的是变电站。所以,望电兴叹,便成了成都今年夏季主城区局部限电最尴尬的情状。而看似变电站之困,实则卡在了市民心理之困上。成都中心城区之所以5年未建变电站,正是因为民众要电不要变电站的两种心理在自相矛盾中纠结不断。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成都,建电站,专家解读,电磁辐射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