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我国电力供需形势仍不容乐观。”这是多方专家给出的明确预警。
缺电,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贯穿本年度的电力关键词之一。
这样的局面下,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应对”。尽管形势严峻,在电力企业、政府部门和电力用户的努力、配合之下,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实现了平稳有序。而在此基础上,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冬季用电高峰,成为了摆在全社会面前的另一道待解之题。
政企协作用电紧张需全社会共同应对
今年夏季以来,贵州省遭遇严重旱灾,水电乏力、电煤不足,使贵州省电力供应经受了严峻考验。为此,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协调电网和发电企业应对电力紧缺。日前,继保证电煤供应的“三个机制”、《贵州省电煤供应和采购储备考核奖惩暂行规定》之后,贵州省再次出台措施,调整完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办法,并采取应急临时调节措施保证电煤供应。
政企协作,是今年应对用电高峰举措中的一大突出亮点。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确保电力供应,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的协调配合,为应对用电紧张局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据了解,贵州省实施应急临时调节措施后,电煤供应回升、进大于耗、库存上升,省内电┬杞粽诺拿苊飨曰航狻?0月底,电煤库存量稳步上升至300多万吨。根据计划,到12月20日电煤库存将达到600万吨,保障今冬明春电力供应。
湖南省也是今年电力紧缺情况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0月初,《湖南省<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要求加强电力需求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社会用电秩序。同时,《湖南省电力生产和外省购电工作奖励办法》也于10月起实施,湖南将安排8000万奖励资金,对全省省网火电厂的电力生产和省电力公司外购电工作实施奖励。
从迎峰度夏开始,政府部门对电力供应的调控作用已明显显现。目前,与贵州、湖南相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等多个省份都已纷纷出台措施,应对冬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以政府为先导,协调电网、发电企业,齐心协力保供电的格局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
电力输送电网建设与调度要更进一步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经济大省山东却并未遭受往年的缺电困扰。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将其归功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的“外电入鲁”战略。他表示,今年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双极投运后,山东电网接纳外电能力提升到750万千瓦,有力支撑了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为应对用电紧张局面,电网企业积极与各地政府协商,从电网建设和电力调度方面,为电力平稳有序供应提供了支撑。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告诉记者:“面对今年量大、面宽、时间长的缺电现象,电网企业加大跨区跨省输电力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大大缓解了缺电地区的供应紧张状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数据,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共完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541亿千瓦时,跨区送华北、华东、华中最大电力均创历史新高,最大限度发挥了电网运行功效。同时,南方电网公司也在继续推动建立已建成机组应急发电机制,开展省间合约转让置换交易机制研究,保障省间框架协议和合同的执行落实。
为应对今冬明春的用电高峰,各地电网企业正在加紧预测,努力落实缺口电量电力交易工作。湖北省电力公司预测,今冬明春湖北电量缺口约45亿千瓦时,湖北电网在全力落实特高压送电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了与华东、南方电网的水电丰枯互换。与湖北省分处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另一端的山西省也在紧张进行着电量预测和电力调度工作,预计11月底特高压扩建工程提前完工后,特高压将转为北电南送。
“尽管如此,按照我国的能源格局,电网建设仍然滞后,跨区输电能力不够强,也是导致今年用电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单葆国表示,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从技术上保障了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具体建设情况如何,还要看国家层面的审批和推进力度。
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说,未来要继续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供应,电网一直是电力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一步还要加快建设。
有序用电需求侧管理要求机制保障
今年的用电高峰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给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严峻考验。从1月4日到8月25日,浙江先后经历了5轮有序用电,12次启动或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最大实施有序用电方案C级(错避峰300万千瓦)。
目前,在应对用电高峰时期,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已经成为政府和行业解决供需矛盾、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今冬明春,全国多个缺电省份仍将按照“有保有限”原则,制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措施,在供需紧张局面下,保障电力供应。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了解到,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各网省公司按照预计最大负荷的20%的要求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共组织落实1.14亿千瓦工业负荷作为有序用电资源,并将限电负荷落实到企业、到设备、到容量、到时间。入秋后,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 《9月份全国有序用电情况》,有13个省级电网在9月份采取了限电措施,累计限电量12.8亿千瓦时。
单葆国告诉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提升空间还很大,而今年出现的用电紧张局面必将推动我国需求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最近,相关部门正组织开展需求侧管理相关细则的制定工作,包括有序用电等。在“十二五”末期,需求侧管理工作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目前国家正在加紧培育节能服务业,这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成为一个较大的产业,有效抑制能耗增长。”
调煤保发煤电履责寄望消解煤电矛盾
9月底,国家能源局召开了迎峰度夏有关工作新闻发布会,该会被媒体称作是火电企业的“正名”会。会上,郝卫平说:“今年迎峰度夏用电基本得到保障,火电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了重大贡献。”而一直以来,火电企业频遭业界诟病,被指因亏损而消极怠工,造成严重缺电。
事实上,在今年缺煤少水的局面之下,火电企业的确肩负起了电力安全供应的重任。
为应对从春季就开始出现的用电高峰,众多火电厂顶峰、顶亏发电,讲政治、顾大局,克服了重重困难。迎峰度夏结束,火电企业稍作休整,又进入了秋冬季节的保电状态。
大唐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魏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跟去年相比,我们承担的发电任务将增加近40%。满足这部分电量增加主要靠省外供煤。”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省内调煤保电措施,并进行了有效部署。除利用省内资源外,大唐集团也已经派出上百人出省,积极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如果政府的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负荷高峰期应该不会出现上半年那种非常严重的拉闸限电局面。”然而,随着冬季用煤高峰来临,火电厂煤炭需求量上升,未来煤价也将被继续推高。魏远向记者透露:“从今年到现在为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和华润集团在湖南的所有火电厂无一例外全部亏损。大唐集团在湘企业已经亏损近11亿元。”高煤价让火电企业不堪重负,在履行社会责任,应对用电高峰的同时,能否尽快理顺电价机制,化解煤电矛盾,始终是发电企业的关注点所在。
标签:探析,政企合力,电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