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从“户户通电”到“智能用电”的山东样板

  2011-11-21

1996年2月,山东省西红峪村实现户户通电,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2010年9月20日,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完工,为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户户通电”工程投资158.6亿元,为134.1万户无电户508.9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

作为“户户通电”工程的延伸,近年来,农村电气化、城市智能用电小区建设,实现了让客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农村电气化改变了许多乡村的命运,让即使是不靠山,不靠水,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村也可以跻身全国最富村庄百强;城市智能用电小区让居民家里用电清楚,电费交纳方便,能够远程停送电,还解决了作为新型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

本网记者专程赴山东,探寻当地客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感人故事。

户户通电,惠泽久远。

西红峪村的幸福生活

15年前的2月18日17时,时任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刘振亚走到这根电杆前,深情地环视了一下山川和人群后,郑重地推上了刀闸。说起通电,西红峪人说:“俺那山旮旯,通电前谁知道外面啥样啊,感觉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好了。通电后看了电视,就想换个活法。”还说:“以前晚上院里做瓜干,要一手举着煤油灯一手干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通了电,院里装了灯泡,太阳下山也不怕了。”一户人家小院大门上贴着一幅字迹斑驳的对联:电灯亮千家 红日照万里。[详细]

“小太阳”照亮西红峪

西红峪村,山东最后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村庄

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说:“将来革命成功,我要送给井冈山人民一个‘小太阳’。”(《井冈山志》)同样是革命老区,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东临沂西红峪村的几户人家而言,改变他们生活,照亮他们前进的“小太阳”就是电。在西红峪村,随便走进一户居民家,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毛主席画像,画像上方吊有一盏小灯,打开开关,明亮温暖的光线如同阳光般洒满原本昏暗的小屋,俨然一颗火热的“小太阳”。[详细]

“不靠山不靠水,靠的就是电”

“户户通电”工程让农民用上了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则让农民用好电。本网记者探访的刘团村,是山东省首个电气化村。走进刘团村,整齐划一的别墅,宽阔洁净的公路和平整优美的绿化带,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美画卷。临大街的院墙上刷着标语,每隔几步就有一条,每个字都有半米多高,且大多数与电力有关,如“电让生活更美好”“农村电气化,幸福千万家”“安全用电,幸福相伴”等等。[详细]

康居小区的智能用电生活

不仅要用上电,更要用好电,智能用电是未来用电的发展趋势。本报记者前往的临沂冠亚星城小区是智能用电小区的样本之一。小雨中的小区安静而祥和,远远望去2号楼东头的智能便民服务站,有一些类似于公用电话亭,国家电网标识特别醒目,顶部的电子显示屏闪现着各种用电信息提示。小区居民黄先生说:“在小区补交电费后10分钟就来电,没耽误孩子换尿布。”[详细]

“户户通电”工程大事记

1996年2月18日,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户户通电。2010年9月20日,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完工,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户户通电”工程投资158.6亿元,为134.1万户无电户508.9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详细]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户户通电,智能用电,山东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