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郎咸平未点到电力困局根本

  2011-11-28

郎咸平对经济问题的见解已然犀利依然延续。但郎咸平近日对中国发电行业的言论可能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学家并非对所有行业都了解。

比如,郎咸平说“五大电厂”根本没有亏损,但“五大电厂”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知所云:如果指得是五大发电集团,那去年大唐集团明明就是整体亏损的,而且今年亏损得更多;如果是指五大发电集团的所有发电厂,那么五大发电集团的发电资产并未全部上市,通过上市公司作出判断也不全面。

说中电联只想涨上网电价,零售电价和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显然并非如此。

发电企业把电按照上网电价卖给电网公司,再由电网公司按照销售电价(零售电价)卖给民众。也就是说民众缴纳的电费是按照销售电价来计算的,而销售电价肯定要比上网电价高,这个差价就是电网公司的收入。如果只调高上网电价、不调销售电价,就意味着调价对发电企业缓解亏损有益、对民众没有任何影响,而电网公司会损失一部分收入。但是,中电联的理事长就是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两个单位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会 “没有一毛钱关系”。甚至郎还让中电联对国家电网发起反垄断调查。

比如,技术革新当然重要。但现实是,一个2台6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投资超过40多亿,投资还没收回不可能推倒重建。而已经建成的电厂再想降煤耗就很难的了,缺水地区建的空冷发电机组更难。最为要命的是,煤炭价格基本是市场化的,电价是管制的,今天用新技术建电厂,还没等电厂投产,煤炭价格就能追上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革新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以上种种,并非病症之根本。根子在于,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推进犹如老牛拉破车,时常让人感到在走回头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电价改革:让电价市场化,让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对接,让电网从电力交易中独立出来、成为公共服务部门、由政府核算收入。

现在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核算各地电网输配电成本的阶段,但如此简单的工作却进展缓慢,其背后则是不愿从电力交易中抽身的电网公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郎咸平,电力困局,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