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众对云南省陆良农网改造升级的直观印象,是飞快的建设速度和先进的配电设备、整齐规整的高低压线路、美观精细的安装工艺。据统计,陆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试点大莫古镇项目总造价为842.45万元,户均投资3735.93元;预计全年工程试点村的供电量可达到1020万千瓦时以上,比去年增长14.1%;通过降损节约电量17万千瓦时,节约运行维护及检修费用6.5万元。其后续发展力、技术标准和投运实效,让技术专家和当地百姓都为之一振,为下一步乡镇连片试点推进工作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有其始”更应“善其后”。电网改造升级在公众心目中究竟如何?面对这般令人称羡的农村电网,是否就可以到此告一段落、万事大吉了呢?
室内改造
老百姓:改与不改各算各账
工程队:害怕吃不了兜着走
农网升级后的大莫古新村,电杆高耸、电线排列整齐,改造前后已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当踏入室内,看看进户线时,却让人有种从高空跌入低谷的感觉。
虎谷财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撒尼人,是个热心厚道的庄稼汉。走进他家小院,能感到一股浓浓的少数民族纯朴好客的气息———房檐屋内布满神秘的民族图腾和文字,家人讲着民族语言,嘻嘻哈哈地说笑。
当被问及如何烤烟时,虎谷财笑嘻嘻地说:“自个儿架煤火烤。”原来,他根本不用电烤烟。“那玩意儿不好用,如果把烟烤坏了,损失就大啦!”原来,网改前,由于电压不稳,包括虎谷财在内的很多村民都吃过用电烤烟的亏。现在电网虽然已整改升级,但还是没人敢拿一年的心血去冒险。
何况,还有一件让老虎头疼的事———虽然升级后漂亮的电表装到了屋外,可由于室内线路出了问题,一通电漏电保护器就跳闸,也查不出究竟。最后只能把漏电保护器搁置一边,这才能保证有电可用,但用电安全又成了问题,所以虎谷财认为还是用煤炭烤烟比较有把握。
“房子在1998年就盖好了,以前不懂,将线埋在墙里也没用管子套住,电工来了,也查不出问题在哪。”虎谷财妻子坦言,“不安全,生怕触电,也不敢买家用电器。”当被问及愿不愿意自己掏钱让供电所过来重新布线时,虎谷财一家都乐呵上了:“真的可以吗?愿意!愿意!只要能规整好,出点钱值得!”而在大地村,笔者却遇到完全相反的情况。10月12日,在屋外晒太阳的陆小生老两口对电网改造显得无动于衷。76岁的陆小生把笔者请进家里,指着乱得像蜘蛛网的电线说:“几十年的线路啦。线路出故障时,就自己动手接。”看着灶台上的电饭煲、电炒锅,笔者忙问:“线路老化了,不怕烧坏电器?”老伴张小花说:“用了好几年了,没事,这屋里的电线改不改没关系,只要天天有电用就可以。”大地村村支部书记郭能平介绍说,农网改造升级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也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在电压稳了,用电也安全了。但是想要同步实现村社的美化和亮化却成了奢望。“主要是资金方面,村委会没有钱,老百姓又不愿出。”而目前让老郭感到最棘手的还是农网改造的后续管理,“农民安全用电意识普遍淡薄,对新换的电表和外面的电力线路基本上不懂得维护。”老郭虽然纠结但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希望电力部门能多来宣传用电知识,让村民意识能和这电网相匹配。”当被问及农户愿不愿意自己出钱买材料,请供电人员帮忙规范一下进户线时,郭能平摇摇头,显得万般无奈:“让农户出钱,一户出多少?怎么出才算合理?大地村940多户几乎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这不出钱没人埋怨,一让掏钱就有人说话了。依我看,还是愿改的改,不愿改的就算。”据了解,进户线不在农网改造升级的范围。陆良县联泰电力实业工程建设公司负责人张自友说:“对于进户线改造,一是没有具体改造标准,难以进行;二是在收费上,收高了老百姓负担不起,收低了我们做不下来;更主要的是,农村用电负荷越来越大,安全用电是一件大事,一旦我们插手改造,万一以后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害怕吃不了兜着走啊!说实话,为了规避风险,我们也不想插手。”
未改村庄
老百姓:咋改都好,越快越好
村干部:瞅准机遇,为民办事
随着陆良新一轮农网改造整体推进,大莫古镇其他村子和召夸镇的试点项目也开工在即。当地村民有些什么期望,他们心目中的电网又是什么样呢。
大莫古镇阿油堡村村民胡德亮自个儿买了辆小货车跑运输。笔者去采访时,他正好在家闲着。胡德亮性格随和,摸清笔者来意后,便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年初就听说新村、大地那边搞电网改造,我巴不得赶紧改到我们村。”原来,1999年农网改造时,在胡德亮家门口安装了一台变压器。刚开始还觉得不错,电压稳定,又不常停电。可到2000年,一次雷雨天气将路边的一棵树折断了,砸到变压器上,一时间变压器燃起大火。这让胡德亮一家胆战心惊。经历这种事后,胡德亮便去找供电所,想把变压器移走,可移变压器要经过村委会同意,与村委会协商了好多次,仍没法移。之后,变压器又发生两次自燃。“后来这两次都亏我及时发现,打电话给供电所过来处理的。但出于安全着想,2010年我自个儿掏了6000多块钱,才把变压器移到村口。”胡德亮感叹道,“现在听说又要改造了,而且都是国家出钱。早知道,我就不花这冤枉钱了。”当笔者问他心目中的电网是什么样时,胡德亮笑道:“不停电,又安全。呵呵,国家出钱改,肯定不会出以前的问题了,怎么改我都支持。”同村的金强光也有 “畏电”情结。
2000年,金强光承包了村委会的加工坊做起了小生意,碾米、磨面、粉糠,生意还可以,为了经营好小作坊,老金一家吃住 全在这小院里。一晃就是10年,但老金心中始终有个结,在巴掌大的院落里,有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高台子,高台子上面的铁栏杆里“关”着一台75千伏安的变压器,而这台变压器是生产队那阵子就安装了的,铭牌上依稀可见1979年生产的字样。变压器上的导线像一团乱麻,拉扯四散出去。因为变压器是村里的,老金不敢私自做主改造。但很担心这30多年的老东西,不知什么时候忽然爆炸了也说不准。老金就盼着早点改造,好除去这块心病。
3月,陆良作为南网的农网改造升级试点似一声春雷,在爨乡大地炸响了。这其中不乏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确实,5.5亿元的投资力度,触手可及的建设成果,让各村趋之若鹜。
召夸镇果河村,就是这其中抢抓机遇,主动寻求电网改造的一个村。村支部书记左鸭富属于消息灵通的,早在3月,大地、新村动工之前,他便听说了农网改造升级的事。于是,他便到供电公司打听,知道已经确立了试点村后仍不甘心,还是三天两头地往供电公司跑,给供电所打电话。“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件大好事,能提前一年算一年。”左鸭富虽然不到50岁,却在村里德高望重。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三村四化、866工程都走在全市前列。他说:“1988年,我们村就搞电气化试点,当时很多村不愿意干,说电费太高,自己还要出点钱。可一搞起来,我们村用电炒菜、做饭,其他地方的人都眼红 了、羡慕了。当反应过来也要搞时,机遇消失了。后来第一期、第二期农网改造我们都非常积极,没改前两三块钱一度电,改后一下子变成了4毛多,哪个农民不喜欢,哪个农民不支持啊!我知道,这次改造完,我们村肯定会好上加好。”当笔者问及经过两次改造后,现在看来,还有哪些做得不够时,“主要是灌溉用电问题。”左鸭富坦诚相告,“包括之前一些村民家中的线路出现过安全问题,还有电线跨房跨路、杆子老化、负荷过大等问题,村民也找村委会反映,但我们也无能为力。所以这次听说农网改造升级的事,我就赶快来申请,希望趁着改造前,把问题反映上去,争取一并解决。”召夸镇新庄村由于砂厂较多,所以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村支部书记王华升说,村里连续几年荣获曲靖市文明村称号,基层建设也已达到了五星级。现在该村处处都是水泥路,也装了路灯,还为村民建起了公园、卫生院、活动中心等,正全力打造“和谐生态村”。“现在最糟糕的就是路两边的电线杆,上面的各种线路就像蜘蛛网一样,相当影响村容村貌。”在王华升心中,安全整洁、节能环保是未来电网的基本特征。“我希望这次改造在安全方面多考虑,提高导线的绝缘性,另外就是减少停电时间。”他搓搓手颇有些为难地说,“还有,我们新庄小学有240多名学生,教育是希望啊,希望这次能免费为我们小学校改造一下线路和照明设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配套设施
有线电视:欲搭改造顺风车
县文明委:共建意识是关键
跨进新庄村李自良家的正堂,楼棱上满是泛黄的报纸和凌乱不堪的电线,偏厅一角的电视正放着中央台的 《星光大道》,雪花飞也似的闪个不停。李自良说:“不瞒你说,有线电视自电网改造以来就停了,但小孩子喜欢看,只能买个大锅盖(自设的接收卫星信号的设备)架在房顶,这才收得到几个台,但是效果很不好。一年缴那么多的收视费,白废了。”原来,试点村除了解决往日私搭乱接的问题外,还规范了“三线”问题,有线电视和通信光缆不能再随意 “搭便车”。
电网改造以来,有线电视线、通信线都没能同步改造,这不,有将近半年时间村民们都看不到电视节目了。
而像这样的情况,改造后的试点村普遍存在。针对“三线”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就‘三线’同步改造一事进行接洽。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允许 ‘三线’混搭。其中还有谁出资出力的问题,有线电视、网络、通信那边不愿意同步改造,难免有等着电网改造好以后 ‘搭便车’的嫌疑,给我们的后期管理也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未改造的召夸镇召夸社区笔者了解到,现在电网改造在即,召夸镇支持同步进行路灯专用线改造。社区党总支书记戴海能介绍:“召夸镇地处交通要道,电网改造后很多系统工程也不能滞后。
我们还想借网改之机,将镇上的监控设备也装上,那样对社会治安很有好处。有线电视、宽带等也希望能同杆同步改造。
如果需要协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笔者来到了大莫古镇有线电视站,找到了负责人周春平。没想到,周春平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们也万般无奈啊!由于农村缺少规划,之前哪家缴了有线收 视费,我们就把线拖到哪家,几乎都是搭在电杆上的。这次农网改造升级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基本上每个村都涉及到了,因为不可能沿途重复栽杆,也不可能沿房走线,可我们施工人员又少得可怜,只能尽力每天去接通几户,估计要到10月底才能全部恢复。”当提到下一步能否协调推进时,周春平赶忙接过话茬:“能不能在开工前协调一下,我们想积极争取同步改造。一来是减少老百姓停看电视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和电线同杆,有效改变村里乱拉乱接的局面。”陆良县文明委主任陈子平说:“要说农网改造升级漏了什么?我认为是漏掉了整体推进的共建意识。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需要全社会支持,更需要老百姓的自身努力,如果各乡镇能增强共建意识,便大有作为。
改造升级
试点之后冷静思考 把好事规划得更好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从已升级的村庄来看,电压质量高、安全是不用说的,其次强了电网也美了乡村。但如果在改造中忽略了一些东西,那么好事背后一定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对造价的评估,如果标准过高,则难以收回成本;如果过低,又难以适应发展所需,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分档次进行改造。
二是统一协调问题,随着”三村四化“的不断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成为重点,那么对于亮化和美化,在电网改造中是否可以做到同步进行,有经济条件的村是否可以将路灯安装连同改造升级同步实施,暂时没条件的能否列入设计范围,此外,电视线、通信线、广播线,过去都是沿电力线路走,农网改造升级按照规定不能同杆挂线,但也不能一剪了之,这样电网虽改好了,但其他线路更糟了,并且还影响了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这就需要协调统一,同步进行。
三是对进户线能否借改造升级一并进行彻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当地政府、安监部门进行统一勒令更换,从而使室内室外线路能够相协调。
四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灵活,在规划、设计时,也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一些了解,比如说,有些电表今天安在这块墙上,也许过不久墙就要被主人拆除,刚装不久的电表又要另选位置,无疑增加了工作量。
大莫古供电所所长杜平红对改造升级后的利弊深有感触:”既然是试点,那么就总有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供电所的报修记录本上显示,大地、新村自电网改造升级以来,报修次数较以前已明显减少,但每天还是有1~2次。”故障主要集中在农户家中,屋外的配网线路改好了,可屋内的线路与之不匹配,负荷还是过大,漏电保护器动辄跳闸。“
标签:农网改造,升级,全面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