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家电监会在北京发布“十一五”期间投产电力工程项目造价情况通报。通报显示,“十一五”期间投产电力工程决算单位造价与“十五”相比,火电新建工程下降1.4%,水电工程上涨19.08%,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上涨17.93%,交流变电工程下降1.35%。
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在会上指出,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监管,有利于电力工程建设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进一步吸引投资,有利于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科学制订电价政策及有关成本监管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业效率、促进电力科学发展。
发电工程造价总体回落 水电“一只独涨”
通报显示,“十一五”期间,火电工程决算造价从2006年的3815元/kW下降至2010年的3745元/kW。从投资方看,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造价最低,为3426元/kW,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造价最高,为4523元/kW。华能、中电投、大唐集团决算单位造价分别为3611元/kW、3728元/kW、3830元/kW,比“十五”期间分别下降1.1%、12.7%、4.4%。
电监会通报“十一五”投产电力工程项目造价情况,首次发布优秀工程
国家电监会输电监管部主任么虹对记者表示,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政策促使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投产比例提高是火电工程单位造价持续降低的重要原因。60万千瓦级和100万千瓦级机组容量占比从2006年的49%上升到了2010年的64%。
么虹表示,水电工程造价受征地移民补偿标准提高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总体呈上涨趋势。“十一五”期间投产水电工程项目决算单位造价为6870元/kW,与概算单位造价相比,增幅为6.40%,与“十五”期间决算造价相比,增幅为19.08%。
通报分析认为,水电项目造价增加,一是由于人工工资及物价水平上涨明显;二是由于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大幅度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和相关标准提高,环保投资增长较多。
伴随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和机组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因素,风电工程造价持续上涨后开始回落。2007—2009年,风电工程造价呈持续上涨趋势,2009年达最高峰,为9252元/kW,2010年出现回落,为8895元/kW。
输电工程造价上升 竞争机制需发挥更大作用
通报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输电线路走廊和路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工程本体投资日渐增加,再加上拆迁赔偿费用大幅度上涨,输电工程造价持续上升。2010年110kV-500kV工程决算单位造价相比2006年分别上涨37.12%、26.37%、25.79%、31.08%。
通报称,“十一五”期间,电网企业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市场竞争机制在电网工程,特别是跨区联网工程造价控制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从总体看,与发电企业相比,电网企业造价控制的内在动力有一定差距,电网工程市场化造价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王野平对进一步做好电力工程造价监管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不断探索,形成电力工程造价监管的长效常态机制;二是继续挖潜,以成本控制为抓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科学发展,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保障安全质量。
技术市场分别影响造价变动
电监会在监管结论中指出,造成工程造价变动因素有:
一,技术进步促进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火电工程中当年投产超超临界和超临界机组装机占比从2006年的37%上升到2010年的63%,600MW及以上机组装机占比从2006年的49%上升到2010年的64%;当年投产500kV变电工程容量超过750MVA的工程容量占比从2006年的87.62%上升到2010年的95.22%。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大容量输变电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单位容量成本的降低及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二,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发了火电企业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加强造价管理的内在动力在于市场竞争。“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市场呈现充分竞争的良好局面,发电侧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对于有效控制火电项目工程造价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新建火电工程决算单位造价为3855元/kW,相比“十五”期间的3909元/kW下降了54元/kW,“十一五”期间共新增火电装机36239万kW,仅单位造价下降一项可节约投资约196亿元。“十一五”期间,虽然火电工程造价下降带来了电价成本的降低,但是2011年秦皇岛港动力煤价格与2006年相比上涨了109%,煤价的大幅上涨抵消了造价降低带来的效益。
三,技术进步、制造水平提高以及市场竞争因素促使主要设备价格下降,这成为风电工程单位造价降低的重要原因。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采用大容量变压器以及同时建设多台变压器的情况逐步增加,规模效益提高引起了单位造价的下降;优化设计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了变电工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降低工程造价效果明显。
四,除了有技术进步、单厂(站)建设规模增大方面的原因外,发电项目建设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竞争的局面,这也是促使工程造价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通报同时指出,工程建设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也给工程造价控制造成了一定压力。由于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提高,导致水电工程造价持续上涨。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拆迁安置相关规定的逐步完善,补偿标准大幅度提高,导致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增幅较大,在水电工程项目造价构成中的占比跃居第二,已超越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输电线路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各地纷纷设立各种开发区,线路走廊和路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线路路径曲折系数增大,造成耐张、转角塔增加,材料耗量增大,工程本体投资增加,导致输电线路工程单位造价上涨。另外,拆迁赔偿费用的大幅度上涨,也导致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成本增加。
本次监管情况通报主要是针对“十一五”期间全国投产的单机容量12MW及以上火电工程、装机容量10MW及以上水电工程(含抽水蓄能)、具有发电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和航电枢纽工程、风电工程、核电工程、110kV至750kV输变电工程以及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造价情况进行的非现场监管。
根据决算与概算投资对比合理、同类工程造价水平先进、兼顾地域性特点等原则,通报还发布了一批造价水平较低、投资管理较好的造价控制优秀工程名单,共65个,其中火电工程18个,水电工程3个,风电工程4个,输电线路工程21个,变电工程19个。这也是电监会第一次发布优秀工程。
标签:十一五,电力,工程造价